兩宮的心跳,都快了起來。
關卓凡做出略略思考的模樣,然後說道:“回聖母皇太後,軒軍各部現下都已派了出去,不過,等陝西的軍務告一段落,白齊文部能夠分出一半,駐防京畿。”
關卓凡趕快收攝心神,道:“臣在。”
慈安、慈禧都很歡暢,不約而同說了一個“好”字。
曹毓瑛隻好作罷。
關卓凡說道:“回聖母皇太後的話,臣覺得,美國人此議,確乎出於至誠。美國人當然不會給我們白當差,說到底也是為了他們自個。他們在大洋的那一頭,孤零零的,又受英國人的氣,也亟需強援。美國總統林肯對臣說過,他覺得中國、美國,一東一西,就像兩根擎天的柱子,相互搭把手,就都能站得穩、立得牢;中國和美國立定了,這個天下就安穩了,庶幾正氣張揚,邪佞不生。”
她們並不傻,曉得現在洋人派甚麼公使、領事過來,可不是康乾時候的“萬國來朝”了。“天朝上國”四字,不過本身虛亂來本身,隻是冇人肯說破罷了。
並且,這副圖景,彷彿觸手可及。
是以“大將軍”隻能作為“慣例”,不能作為“軌製”。
曹毓瑛的心中,已隱然生憂。
在美國兵戈,底子上後勤的事情關卓凡是不需求如何操心的,都是華盛頓一手籌辦,他作為火線批示官,隻是賣力撮要求罷了。他固然抽了麥克道爾一頓鞭子,那隻是欲求未滿,吹毛求疵罷了。
之前軒軍剿洪楊,是靠江海關和江蘇的財務養著,而這兩塊關卓凡都抓在了本身的手裡,是以應用批示,稱心快意;餉源糧路不斷,仗就打得好。
特彆是近代化戰役,後勤援助遠比冷兵器期間龐大繁難。
正在痛定思痛,禦姐又發話了:“關卓凡。”
關卓凡到了軍機處,恭王、文祥、寶鋆、曹毓英幾個都在,獨無恭王的嶽丈桂良。關卓凡既進軍機,桂良年紀大了,身材也不好,順勢便上折致仕,朝廷錫賜金銀寶器幾杖,算是榮休了。
以此來威懾冇人敢怠慢軍務,包管作戰軍隊的後勤無虞。
“一會兒再見”,是說:“叫”完關卓凡這一“起”後,待一會兒,軍機全班“叫起”,即所謂“早朝”。關卓凡既已入直軍機,當然要和其他的軍機大臣一起入覲。
關卓凡在美國打的這場仗,方纔說的這番話,卻實實在在畫出了一幅“魁首萬國”的圖景。
朝會上,議的還是剿撚剿回,也就是說,議的還是軒軍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