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找翰林院的門路,關卓凡就有些抓瞎。他這幾年來,不是跟刀槍打交道,就是跟錢銀打交道,那裡認得幾個做學問的人?他那班軍機章京上出來的朋友,也少有翰林出身的——話說返來,如果點了翰林,多數也不會派到軍機章京上來了。而他旗人的身份,也幫不上甚麼忙——翰林院是漢人的天下,論起做學問,旗人真的不是敵手。
睿親王這個銜頭,也是一個“鐵帽子王”,第一代睿親王,是大名鼎鼎的多爾袞,仁壽的這個睿親王,則是秉承而來。
一個是都察院。鐵骨禦史,森森柏台,一個不對於,惹起群情洶洶,雪片彈章直入九重,那不管是甚麼樣的事情,都非給你壞了不成。
這一來,不獨那十二名侍衛,連生性不甚聰明的醇王都明白了,本身不過是陪客,兩宮實在是在借如許的機遇,跟關卓凡說端莊的事。
六部以外,又有三個處所,是他特彆用心,要下大工夫的。
不過固然曉得這幫人也要錢,到底還得找一條門路才氣送的出來,總不成本身站在翰林院門口,見人就發一張銀票?
其次是兵部和刑部。兵部是職分相乾,自不必說,至於在刑部的鋪墊,算是未雨綢繆——宦海當中的事情,風雲變幻,誰敢誇口說一世安然?萬一哪一天真要去住刑部的火房,好歹另有三分舊情,牢飯也吃能得舒暢一點。不過現任的刑部侍郎朱學勤,算是“本身人”,這件事有他幫著分撥,並不難堪。
既然一時想不到,那就今後押一押,先去辦宗人府的事情。
不過說翰林的“清華貴重”,指的是他們的身份,而不是家底。翰林也是人,也要過日子,開門七件事,件件都要錢,常日裡要保持一個起碼的場麵,離不開賒欠二字,而還款的希冀,全在能不能輪上一兩回考差,如果到了年下,四大皆空,那麼想想討賬人的神采,也實在是泄氣得很。
那另有甚麼話說?從第三天上開端,醇王每隔一天就給關卓凡排一個輪值的班,而兩位太後,公然是每兩天或者四天,就有一次賜宴。小天子和敦柔格格是不來了,那些侍衛當然更不必再來,每次用飯,就是由帶班的醇王或者伯彥訥謨詁陪著,也隻不過是坐在一旁,絕少插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