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請公爺救幕府[第1頁/共4頁]

這是在教德川家如何為封建薩摩製造“實際按照”。

關卓凡緩緩說道:“薩摩藩本來就是一個外樣大名,皋牢之地,封他一個‘國王’,既為酬功,也不失春秋之義。”

這還用說?德川慶喜答道:“英、美、法、荷四夷合攻陷關,長藩力不能支,以是,以是……”

關卓凡點頭道:“做是做了很多,不過恕某直言,隻怕是做反了。”

日本的大名,分“親藩”“譜代”“外樣”三種。

開端的時候,慶喜天然頗受警戒和打壓,但近年來尊王攘夷風起雲湧,幕府的統治岌岌可危,德川家的人認識到必須分歧對外,德川慶喜的幕府第二號人物的位置纔算真正坐實了。

關卓凡說道:“最為幕府親信之患的,不過兩藩,一個薩摩,一個長州,以是保持大政的關竅,在於不叫此兩藩勾連在一起。”

關卓凡持續說道:“這一層揭疇昔並不如何為難,但是以後呢?”

關卓凡想,年青人還是懂規矩的嘛。

德川慶喜一怔,趕緊道:“如何‘做反了’?就教!”

關卓凡道:“叨教大人,薩摩藩為何轉而推戴‘公武合體’?”

他啜了一口茶,淺笑道:“如果天皇陛下下旨,封薩藩一個‘薩摩國王’,會如何呢?”

德川慶喜開口了:“關公爺,你好。”調子發音聽起來略略有點彆扭。

德川家康設想的“幕藩體製”,“親藩”“譜代”掌控中心機樞,“外樣”是不能參與的,薩藩的入衛,已經突破了這一曾經牢不成破的“祖宗家法”。

關卓凡說道:“現下長州藩主政的不是尊攘派,而是俗論黨,對朝廷尚算恭敬。鄙人覺得,長州藩多數會找幾個家老出來切腹,以示扶正去邪之意。”

關卓凡說道:“鄙人傳聞,長州藩已經和結合艦隊簽了《下關條約》,今後不再‘攘夷’了。”

德川慶喜歎了口氣,道:“這個將軍和我又如何不知?對薩藩,幕府一再曲於優容,真不曉得還能再做甚麼了。”

關卓凡說道:“著啊,並且,恕鄙人說句不入耳的話,薩摩藩恭敬的是天皇陛下,不是幕府。”

關卓凡說道:“畢竟還是要將薩藩請出中心機樞的。”

不奇特,這個期間的中文之於日本,和後代的英語之於中國差未幾。

“譜代”又稱“世襲”,是德川家忠心的家臣,“關原之戰”之前便跟隨德川家康,職位僅次於“親藩”。

關卓凡淺笑道:“都已打平?我傳聞此次長州撻伐,幕府向各藩征兵,各位大名都不大努力啊?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