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過現在說全軍換裝,做不到。”關卓凡給他兜頭澆了一盆冷水。
關卓凡哈哈大笑,說道:“你不消急,今後等我們要換槍的時候,會有人替我們出銀子的。”
*
至於關卓凡的題目,也不算是明知故問。後膛槍當然是局勢所趨,但到底幸虧那裡,關卓凡就說不上來了,統統細節,都要就教華爾。
關卓凡冇想到他這就來了,趕緊翻開冊子,對比一看,公然分毫不差。不由大喜,心說這個卞寧,在這上麵真是天賦不凡,才氣或許還不止一個電報處的工頭。
中文電碼的編輯,是電報處的卞寧主持,關卓凡又從劉郇膏的部下抽調了三名案牘委員幫手,日夜繁忙之下,終究大功勝利。
“唔……另有嗎?”
有瞭如許的警省,關卓凡對於軒軍各營的練習抓的更緊了。不過亦有兩條好動靜可覺得他提神,一是中文電碼已經體例完成,二是軒軍副統帶、總教官華爾,親身陳述,要責備軍換裝後膛槍。
“為甚麼?”華爾臉上的笑容,換做了一副驚詫的神采。
換句話說,夠用了。至於換裝,他不想弄成添油式的漸次淘汰,而是在籌劃超越式的一步到位。
“本來的前膛槍,一分鐘隻能打出一兩發槍彈,並且輕易出錯。現在即是一個兵士,能夠具有三個兵士的火力!如果能練到像我如許的程度――”華爾誇耀似的又做了一套開閉槍栓對準射擊的行動,“每分鐘能夠射擊七次,並且槍槍射中。”
“是。軒帥的見聞真是博識。”卞寧服了關卓凡,“我們在香港,一貫用慣的。”
這是現成的,關卓凡毫不躊躇地說道:“就叫《電報新書》好了!”
華爾的中國話已經說得相稱不錯了,但“養由基”對於他來講,還是個陌生的名字。
“卞先生,你做成了這一件大事,我該賞你點甚麼呢?”關卓凡淺笑地看著他。
“查起來還便利嗎?”
“是嗎?”華爾詫異地問,“誰會這麼好?”
“便利得很,我們是按康熙字典的部首擺列體例,一共挑了最常用的三千九百七十三個字。”卞寧鎮靜地說,“先把要發的電稿,譯成數字收回去,收報的人。照著冊子再譯成筆墨。實在開初要看冊子,諳練以後,的確能夠直譯――軒帥如果不信,請出個題目。”
冊子裝訂的很嚴整,封麵和扉頁卻都是空缺,翻到內頁,隻見每一頁上,用工筆小楷謄寫著一百個字,字的前麵則對應寫著一組數字,一共有四十頁。略微顯得獨特的處所是,竟然用的是阿拉伯數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