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三章 流連關府[第1頁/共3頁]

這個女人,此時固然輕聲細語,低眉紮眼,但她眼角眉梢胎裡帶來的那一份明快剛烈,卻如何也粉飾不了。慈禧看在眼中,感覺這個明氏,不但神情,連臉孔也和本身長得有幾分類似了。

慈禧隨便問了幾句,不過“哪個旗下的”、“小孩子多大了”、“開了蒙冇有”,等等。語氣暖和,如對家人。

慈禧下死眼盯著,內心已起了“據而有之”的動機。

慈禧道:“本朝呢?”

白氏道:“回聖母皇太後的話,利先生譬解過,可臣妾實在弄不明白,隻是彷彿不是用我們常日裡見慣的畫筆劃的。利先生說,這‘照片’……嗯,‘摹寫人物,分毫不差’,臣妾初初見到,也是嚇了一大跳呢。”

鋪墊了這麼多,如何開口和人家討要呢?

《四郎探母》是她最愛好的一齣戲,百看不厭。上一次在醇王府就看過這齣戲,那一次是程長庚扮的楊四郎,這一次是楊月樓扮的楊四郎,稱得上各擅勝場。而徐小香是她最賞識的角兒,特彆愛看他扮的周公瑾,豐神俊朗,舉手投足,彆具風騷。

醇霸道:“回太後的話,本朝高宗純天子於平準平回後,繪是役功臣一百人像,懸於紫光閣中,並禦筆為功勞最著者五十人撰寫讚文。所謂‘勒丹青壁思偉績’。隆恩盛景,遠邁前朝。”

在關府大半六合待下來,慈禧心暢神明,極其稱心。心想這番安閒享用,宮中那裡得來?流連忘返,竟很有“蜀中樂,不思歸”之意了。

醇王對史籍並不如何熟稔,但他好武,這一類史實倒是“門兒清”。

白氏彷彿曉得她想甚麼似的,說:啟稟聖母皇太後,關卓凡一共寄來了三張“照片”。

這是明知故問。

外務府的司員、長春宮的寺人,相互傳呼,珍羞好菜流水價遞奉上來。

同時,二門外邊候著的公人,由關府的下人們賣力號召。

壓抑住心中的驚奇,慈禧發覺,本身對這個明氏,感受和初見白氏,大不一樣。

一共四齣戲。前兩出關府事前已經定好,第一齣《四郎探母》,楊月樓扮的楊延輝;第二齣《取南郡》,徐小香扮的周公瑾。後兩出呈上戲單,恭請聖母皇太後欽點。

這副“照片”,本來是掛在正廳的,但禦座也設在正廳,不曉得中間的牆上掛一副關公爺的“畫像”,會不會有礙朝廷體例,因而便挪到了二廳。因而便提早嚇了慈禧君臣們一跳。

冇有那種莫名的惡感,反倒是有一份天然的親熱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