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人相互以目:這麼說,萬藕舲已竄改初誌,願為寶竹坡“代奏”了?不曉得在屋子裡,寶竹坡都說了些甚麼,到底叫萬藕舲讓了步?
如有人說甚麼“異姓不王”,這班閒散宗室便會群起攻之:“關三既入玉牒,用黃金帶,就是地隧道道的宗室,如何還能說是‘異姓’?你這麼說。用心安在?”
這一段話,被寶廷的跟隨者們奉為圭臬,到處鼓吹。
頓了一頓,持續說道:“我們都是一個宗學出來的朋友,你跟我們,另有甚麼好藏著、掖著的?從速拿了出來,叫我們幾個好朋友,一睹為快!這個,‘當年諫草烈秋霜,國士同聲振廟廊’!哈哈!”
有的人痛心疾首:“寶竹坡瘋了!瘋了!萬藕舲也……實在是昏聵了!昏聵了!”
“當年諫草烈秋霜,國士同聲振廟廊”,為康熙朝名臣陳夢雷之詩,“省齋”是陳夢雷的號。
人們還清楚的記得,關卓凡安定了日本長逆的兵變。“攜”和櫻天皇返國之時,寶廷領著一班閒散宗室,大造言論,宣稱關貝子應當超出貝勒一級,直接晉封郡王。
不管如何,先搞清楚他到底說了些啥!
滿北都城都開了鍋。
這道上諭,話裡話外,都是承認關卓凡確切立下了“列土分茅之功”,關卓凡今後晉郡王、晉親王,根柢就是在這裡打下來的。
*(未完待續。)
繁華險中求,有人榜樣於前,有人怦然心動了!
剛開端的時候,寶廷還是矜持的:“這個,前人有‘焚諫草’之義……”
大行天子身染怪疾、龍馭上賓,不算甚麼了;恭王福晉暴雨闖宮、“勒迫”親貴,也不算甚麼了。
這個嘛……
關卓凡那一回的功賞,固然冇有跳過貝勒,直接晉郡王,但是。“統統禮節軌禮服用起居,皆用多羅郡王例”,就是說,無郡王之名,有郡王之實——“郡王報酬”。
好處也好,壓力也罷,說到“極大”,就不是寶竹坡自個兒能拿得出來的了,那麼,會不會是——
“好了,”常寧說道,“竹坡,你就彆再吊我們的胃口了,從速把‘折底’拿出來吧!”
一幫子閒散宗室,約齊了找上了寶廷:“竹坡,拜讀高文!”
有的人驚掉了下巴。有的人跌碎了眼鏡。
“好罷,”寶廷擺出一副實在卻不過情麵的模樣,“那麼,就請各位多多斧正了。”
“竹坡,你的才學,不在陳省齋之下!”一個叫做榮祥的說道,“將來的名位嘛,我看,嘿嘿,就不是陳省齋比得了的嘍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