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後各種賜宴,不必細表。
吉時到了,榮安公主大妝吉服,一一拜彆兩宮皇太後、小天子和生身的麗太妃,升輿出宮。
當然,“宴桌九十席”,隻在禮單上交代,並非真的把席麵搬進宮內,這是指明天額駙府的婚宴的酒菜數量。
這頂肩輿,與眾分歧,轎頂和兩邊兒的轎杠,皆紅綢結花,看著分外喜慶。
這一段路,出警入蹕,重新到尾,都封了起來,人群不能堆積,拿現在的話說,就是“臨時交通管束”。是以,能看獲得送親步隊的人,寥寥無幾。
哦——對呀!
兩位“送親”的王大臣,一名是醇王,一名是文祥,一宗室,一軍機。
“達人”答不上來了。
不過,送親的景象,還是由這為數未幾的觀者流露了出來。
有昨兒的熱烈打底,大多數人難掩對今兒的送親的絕望:固然普通有鑾儀校“儀仗具列”甚麼的,但和昨兒鼓樂喧天、鮮花招錦的場麵,但是冇體例比了!
不過,四命婦、四女官“鋪床”的一些細節。過後還是傳了出來。
“合巹床”以後,是五頂肩輿。前麵四頂,都是八抬大轎,第五頂肩輿要小一點,四人抬。非論大轎、小轎,都裝潢得非常富麗。能坐這等肩輿的,天然是一等一的朱紫。不過,這類場合,絕冇有男人坐肩輿的事理——總責護送公主嫁妝的,是外務府大臣明善,此時正在步隊前頭,騎在一匹極神駿的高頭大馬之上,傲視自喜。
臣子當中,軍機大臣權力最大,大學士職位最崇,不過,公主“釐降”,大學士按例,隻賣力“宣製”,不賣力“送親”。這是因為,大學士是名義上的宰相,天下士子之魁首,除了天子,甚麼人也不能教唆。這個軌製的潛台詞,是“即便公主,亦冇有資格勞大學士的駕,‘屈以勞役’。”
*
也有人表示瞭解:路都封了,折騰那些虛熱烈給誰看啊?白費錢啊?
天子大婚,皇後的嫁妝是三百六十台,這是“定製”;但公主的嫁奩的數量,可冇有甚麼“定製”,是多是少,全看聖眷是否優渥?有那不得寵的公主,“釐降”的時候,不過十幾台的嫁奩。也是有的。
至此,“鋪床”的禮俗便算完成了。
那麼,肩輿裡的,是哪家貴婦呢?
兩位“送親”的命婦,一名是莊王福晉,一名是睿王福晉,兩位親王福晉並充“送親命婦”,“上頭”對這門婚事的正視,真的是無以複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