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恪返來,在大院門口碰到了過來的李廠長。
一家人留到很晚才從顧家出來,顧淼送蘇梅到門口,拉著她的手,不忘殷殷叮嚀道:“我帶回的那一箱都是好藥材,煲湯、熬粥放點,滋補又褪濕,南邊山區潮濕多雨,你要記得吃哦。冇了,我再給你寄。”
蘇梅抽出來數了數,64斤糧票,1斤肉票、1.5斤雞蛋、2塊番筧、6兩油、0.5斤糖果、1斤糕點、2盒餅乾、1瓶露酒、3斤乾菜、9斤新菜、2斤魚、3斤海味、3斤乾鮮果、4兩醬、1兩調料、2斤豆腐、0.5斤澱粉、2斤粉條、2斤粉絲等。
趙恪:“感謝。”
看著好大一把,真吃起來,兩個月必定不敷,不過已經很好了,這個年代,重體力勞動者和兵士們口糧高些,是41斤,其他彆離是21斤、27斤、32斤,兒童八斤,“調料和酒留下,剩下的給小瑾他們仨平分吧?”
李廠長笑笑,推著車子掉頭道:“走了,改天聚聚。”
蘇梅心疼地張手抱住小傢夥,說是21斤糧食,真正的八一麵、九二米,每月能有五斤就不錯了,大多是土豆紅薯、高梁玉米等,肉一月五兩,油三兩,練習中的孩子哪會不餓:“該如何吃就如何吃,吃不飽如何練習啊,孃的意義是,缺甚麼跟娘說,娘來想體例,下次彆跟你舅爺他們提了,大師的口糧都不敷裕,不像咱家種了十畝地。”
“肉!”說完,小瑜兒又彌補道,“我喜好吃糖。”
“你明天說說他。”
蘇梅拿上換洗衣服和洗漱用品,扶著秦淑梅,帶著一幫孩子去大院的澡堂,痛痛快快地洗了個熱水澡。
盧桂月過來接甜甜,小瑜兒拎著本身的小包跟了疇昔。
大師就著涼拌的蘿蔔絲,喝了碗粥。
小黑蛋伏在蘇梅肩上點了點頭:“那等會兒,我把這些票給舅爺寄去。”
翌日上班,趙恪把信封遞給蘇梅:“昨兒李廠長拿來的,補給你前兩個月的票證。”
“嘿嘿……你看恪哥多會養孩子,”顧八顛了顛懷裡的小瑜兒笑道,“我這不是想著,今後有孩子了,好近間隔地就教嗎。”
蘇梅點點頭,轉頭跟趙恪一起又和大師說了會兒。
“娘給你們做了個腳踏式滾桶洗衣機,早晨你顧清哥哥過來,我們裝起來嚐嚐,如果冇題目,娘明天給你帶過來。那玩意兒不大,上麵裝了輪子,能夠拉著走,今後你們便是調離也能隨身帶著。隻是木成品,用不了多久,內裡的一些零件就要換掉。轉頭娘教教你和哥哥如何做,如果壞了,你們就尋些木頭做了替代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