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家的蜜斯見到宮中這很多朱紫,一時有些嚴峻,不過禮節都還算得體。宣惠站在賢妃身邊偷偷地打量著她們。
楊雲舒想到安王,有些害臊,卻忍不住不時拿眼睛去瞟端敏。宣惠湊過來笑道:“楊姐姐如何老是去看長姐?莫非長姐臉上有甚麼好東西?”
貴妃頭戴一頂小巧的九翟鳳冠,頭上插金戴銀,除通身冇有龍紋裝潢外,比之皇後的氣度,涓滴不差。
賢妃破涕為笑,喜道:“您此話當真?”
至此,先帝也慌了手腳。可仗打到這個境地,除了京畿地區和遼東的守軍,朝廷已無兵可用。各省都司雖不足兵,卻各有衛戍之責。即便強派上陣,也一定敵得過,反而徒增其他處所兵變的風險。
王錦堂回到湖廣,如魚得水,如龍入海,日日練習軍隊。湖廣魚米之鄉,非常富庶,加上他風雅又曉得生財之道,他的犒軍賞銀比彆處多兩倍不止。久而久之,這十萬川贛後輩兵就成了服從於他一家一姓的“王家軍”。
心念及此,元和帝頭疼欲裂。
一夕無話。
楊閣老是個非常謹慎的人,並不迷戀定策擁立之功。相反,他以為現在天子情意不明,裕王與康王背後各有權勢,來日鹿死誰手尚未可知。楊家應當韜光養晦,自守家門。當他傳聞貴妃成心為裕王求娶孫女時,非常煩惱。若楊雲舒成了裕王妃,那麼楊家在世人眼裡便是裕王黨無疑。若他日即位的是康王,孫女跟著裕王又那裡能有好日子過呢?誰知世事無常,柳暗花明,太後為了滅貴妃的風頭,硬是提出要為安王求娶孫女。安王母妃出身不高,冇有權臣繞在身邊,現在明眼人都能看出安王冇有立儲的希冀。楊閣老反倒長出了一口氣,在他看來,安王聰明穩妥,去藩地做個安閒王爺,對於孫女來講,便是極好的歸宿了。
宣惠嘻嘻笑道:“楊姐姐,雖說長姐跟三哥是雙生子,倒是不如何相像。他們兩個隻要眼睛有一兩分類似,不過我感覺三哥比長姐還要更都雅些呢!”
王錦堂建此功勞,先帝封其為定襄侯,入朝任前軍都督府右都督,正一品。豈料王錦堂此人固然忠義勇敢,卻也是個愛權益的。但是當時太子已正位東宮多年,承恩公權勢漸長。王錦堂的功績是豁出性命、傾儘家財換來的,天然瞧不上承恩公的外戚身份。明裡暗裡,兩相爭鬥,終究王錦堂心灰意冷,自請回湖廣都司。先帝有些不忍,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,便讓王錦堂領前軍都督府右都督的虛銜,併兼任湖廣都批示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