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諸位,覺得如何?”
“嘶——”世人無不抽氣。
結果斐然。
宋奇這才二下敕令。
十萬黃巾,一萬宿賊,皆換披南陽精工兵甲,為縣令所用。如此強兵,久踞陽翟,對城外埠形、各塢守備,知之甚詳,如數家珍。如何能敵。
官吏痛哭流涕,皆來請罪。宋奇好言欣喜,悉數赦免。又叮嚀道,前罪可免,後罪難逃。如若再犯,數罪併罰。
隻因平常百姓,風俗瞻仰洛陽。自冇法設想,高高在上的權貴,所思所想,所欲所求。
“黃邵在。”黃邵起家答話。
縣令一時名聲大噪。
“請——”眾來賓同聲回敬。
“配五縣令印,為五縣主取食。”單此一項,足令各堡主心驚齒寒。
收到請簡(請柬),塢內豪強,日夜不安,如坐鍼氈。明知是“鴻門宴”,然卻又不敢違逆。
就此事而言。
便有堡主起家答話:“明廷所言極是。先前之以是拒不納賦,隻因外有黃巾流寇,內有贓官貪吏。可謂外憂而內患。現在外憂內患,悉數剪滅。我等自當足額補齊。”
不說還好。此言一出,士氣更衰。
商定之日。果有鄰近縣城之堡主,踐約而至。人數約莫少半。大半堡主藉口未至。
塢堡有近有遠。家底有厚有薄。強者不肯屈就,弱者降意已生。難有共鳴。因而不歡而散。
隻因縣令崇高,黃邵凶惡。
夜宴歡聲笑語,縱情而歸。
“本日未赴宴者,明日請來一見。”縣令輕描淡寫。
如此一來,當宋奇待人接物,如沐東風。俯問官方痛苦,訪問鰥寡孤傲。送衣贈糧,施醫喂藥時。那股來自洛陽的崇高,足以暖和民氣。
宋奇二下敕令,城中百姓官吏之“通賊者”,隻需痛改前非,則既往不咎。
如此幾次。三日破五堡。分遷黃巾五千戶。得金玉珠寶,絲綢銅錢,兵器甲冑無數。縣令犒賞全軍,一時歡聲雷動。士氣衝冠。
“十萬黃巾,糧從何來?”便有人想到扼守頑抗。
“漢末黃巾保聚於其地,因覺得名。齊人謂壘堡為‘固’。”
“與我滿飲此杯,請。”縣令舉杯相邀。
近郊小股黃巾,紛繁來投。日聚數百成千。積少成多,不竭強大步隊。再破五堡。總計分遷萬戶黃巾眾,與堡中原有住民混居。塢堡遂改城邑。稱“黃巾塢”,或“黃巾固”。
隻因陽翟功曹、主簿等人告密。前任縣令及丞,與城外豪強,暗通曲款,狼狽成奸。剝削官俸軍資,屬吏敢怒不敢言。知新任縣令到任,又將庫中財帛囊括一空,棄官而逃。故才半年,未能領食俸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