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若不能繩之以法,難息諸王之怒,難堵悠悠眾口。”桓典進言:“太師不成姑息。”

“為今之計,該當如何。”見鐵證如山,王允居高低問。

“請太師,命令。”世人齊聲下拜。

“末將服從!”呂布受命自去。調兵遣將,以攻衛將虎帳。

“人、贓俱在那邊。”尚書令桓典詰問。

若王允因故奪職,亦是諸王樂見。

“速召車騎將軍、太仆、尚書令,入府。”

芒碭山,位於今漢梁國,碭縣東北。與沛國交界。

事死如事生。斷不得等閒視之。

“此事當真?”不其侯伏完,亦多此一問。

“如此,必有人暗中讒諂。”曹操警戒忽生。

建初四年(79年),明帝徙封七子劉暢為梁王,以陳留郡郾、寧陵二縣,並濟陰郡薄、單父、己氏、成武四縣,凡六縣,益梁國。首縣(都城)睢陽。已傳五世,今之梁王為劉彌。

“天子聞之哀泣”。家仇國恨,不共戴天。稍後衣帶血詔,誅殺漢賊。亦非天子挑釁是非。即便後代,掘人祖墳,亦是不共戴天之血海深仇。何況時下乎?

對比薊王,南征北戰,勞苦功高,棄配享宗廟。千裡封國,多為不毛澤藪。唯取靖陵,重修中山靖王陵廟,四時祭奠,不敢有失。足見祖宗事大。

前漢梁孝王之事,亦廣為人知。生前縱情吃苦,富可敵國,“築東苑,方三百餘裡”,“苑中有落猨岩、棲龍岫、雁池、鶴池、鳧鳥。諸宮觀相連,奇果佳樹,瑰禽異獸,靡不畢備”。身後“斬山作槨,穿山為藏”。地宮所藏奇珍奇寶,可想而知。

不其侯伏完亦道:“此事天下皆知,太師當自證明淨。不然,恐為賊人所累。大位不保。”

“功德不出門,好事傳千裡”。

悉知前漢王陵被掘。淮泗諸王聯名上表,求夷發丘賊三族,以治大不敬之罪。

“人贓俱獲,焉有假乎?”李肅反問。

李肅自領司隸校尉,恰逢朝廷東遷,故名聲不顯。今受命督辦梁孝王陵發丘之案。可謂合法其用。此時不趁機立名立萬,更待何時。

前漢梁孝王陵,被人暗中發丘。不出三日,遍傳甄都。衛將軍兼領兗州牧曹操,如何能不知。待散朝,倉猝回府,暗中相問。

少頃,車騎將軍呂布、太仆伏完、尚書令桓典,車入太師府。由司隸校尉李肅口中,得聞詳情。無不大驚失容。

先前。淮泗諸王,以陳王寵為首,心向合肥侯。被王允巧施奇策,一舉奪權。舉國之政,悉返國相。淮泗諸王,敢怒不敢言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