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若逢五人、十人,便有人不接。即便伐鼓再急,罪過之花,亦無從通報。且裁判不知不覺,已悄悄更迭。新裁皆心向“不傳花”人。不但不傳無罪。且出聲斥責之人,反遭非難。久而久之,全部鏈條,必定崩斷。

必設之職。如尚書令等,改稱擺佈尚書令。史侯取右,董侯取左。隻因西為右,右為上。隴上便是隴右。江東便是江左。

“董驃騎,欲求為左(驃騎)大將軍。太師,何意?”曹嵩又問。

“西蜀張濟為驃騎大將軍。我朝豈能無人?”曹嵩此問,大有深意。

其企圖,不言自喻。然其畢竟高風亮節。將京師七郡治權,拱手相讓。尚書令桓典同日上表,求改司隸校尉為司州。另立州牧,掌理州事。

武帝元狩五年(前118年)初置“司直”官,屬丞相府,稱“丞相司直”,比二千石。掌協丞相,舉犯警,位在司隸校尉上。武帝以禦史中丞督司隸校尉,以司隸校尉督丞相,又以丞相督司直,以司直督諸州刺史,以刺史督官秩二千石及以下。今漢改屬司徒,稱“司徒司直”,助司徒督錄諸州郡上奏。建武十一年(35年)省。

鄙夷之以是能連成鏈。隻因人皆,深陷此中。比如“伐鼓傳花”。手手相遞,唯恐不及。如有一人,不幸違例。必遭懲辦。此亦是法則所定。隻需參與此中,必遵循商定。無有例外。

“昔先帝,分設擺佈車騎。”王允答曰:“竊覺得,擺佈驃騎,可設。然擺佈大將軍,斷不建立。”

曹嵩慨歎:“太師,乃人臣也。”

先前,兄弟鬩牆,群雄並起。江東勢盛。不得已,兄弟聯手,共抗叔父。

西蜀為史侯統統,江東為合肥侯所據。

謂說者偶然,聽者成心。聞王允亦口出“舊都”。曹嵩笑問:“尚書令上表。言,朝廷都甄,舊時京師,不宜異同。故棄司隸之名,而改司州。”

終歸二帝,皆出先帝血嗣。

所謂,方夏幅裂。乃指漢室離散,各自稱帝,擾亂方內,諸夏如布帛之裂。河北五州,皆為薊王統統。薊王心向甄都,故董侯後顧無憂。

幾與姬宜臼繼位同時。以虢公翰為首的諸侯,卻擁幽王弟姬餘臣繼位,史稱周攜王。周朝遂成“二王並立”,總計二十一載。

司直,相傳商湯時已有此官。

“太師之意,老夫儘知矣。”曹嵩一聲長歎。

“太師,舉黃子琰出鎮舊都,得其人也。”曹嵩意氣風發。

“非我不肯,乃天子不欲。”王允實言相告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