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但是先前孟津放火之人。”何太後問道。
“洛陽,皆如此傳。”何進答曰。
恰是長社、益陽,二長公主,登門拜訪。長社、益陽,二長公主乃桓帝之妹。早已嫁人,各有湯沐邑。然黃巾逆亂,二人舉家遷來洛陽彆居。數年間,可謂遍嘗人間冷暖,世態炎涼。至於湯沐邑,不提也罷。
益陽縣主(公主以縣名為封號,因稱縣主)開門見山:“聞華兒(陽安長公主劉華)與城中子錢家熟悉,不知然否?”
不其侯佳耦大開中門相迎。
“年年食俸不減,舉債十年了償。”長社、益陽,二長公主,驚奇不定:“天下另有此等功德?”
“速去,速去。”二位縣主,異口同聲。足見餬口火急。
“誠如大將所言。繁華繁華,享之不儘,時人豈不吝命。故求仙拜神,導引服丹,隻求益壽延年。又如何肯死於非命。洛陽號八關都邑,固若金湯。饒是如此,仍不敷安撫民氣。何況八關以外,萬裡江山?長此以往,不等薊王壽終正寢,千裡封國分崩離析。我兒已將斑斕國土,拱手相送矣。”
左行孫一團和藹:“聞長公主與君侯,已將名下封邑,押與桀氏。不知另有何地?”
“長社又當如何?”簾後長社縣主脫口而出。
“二位姑母之意,(女)侄已儘知。這便約城中子錢家相見。”陽安長公主欣然應允。
不其侯府邸。
賓主落座。
不久,便有子錢家登門。
登堂入室,見垂簾中懸。簾先人影明滅,左行孫遂心領神會。
“然也。”伏完神采難堪。
伏完請其落座:“且問子錢家,一縣之地,作價多少?”
“本來如此。”何太後悄悄點頭:“依大兄所言,薊王名‘備’,亦是神助。”
“如此甚好。”正如何進所言。一樣出身草澤,丁原對何進,自當忠心不二。
“類比陽安,一縣之地,作價多少?”伏完又道。
“如此,我二人湯邑,可作價多少?”長社縣主忙問。
“子錢家左行孫,拜見拜見君侯。”
“然也。”何進點頭道。
“敢在京畿放火,必是猛士。野性難馴,大將軍能夠把握。”何太後又問。
永和裡。
“洛陽八關,萬勿守好。”何太後叮嚀道:“歲末將近,我兒初繼大位,安然守歲,乃重中之重。”何太後之意,萬事開首難。鞠城兵亂,洛陽貴胄死傷慘痛。萬幸有薊王罰銅百億,方纔停歇公憤。多事之秋,民氣不定,安穩守歲相稱首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