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鄉薊王宮,正殿。
“可也。”曹節從諫如流:“先擇此五縣,請陛下決計。”
“王上謬讚。”王允目光剛毅,神采如一。
“多謝使君。”命人接過,親身取來細細觀瞻,劉備不由歎道:“使君字字珠璣,當為王佐之才。”
薊王深居簡出,整日陪在愛姬身側。後代亦一一看望,各個器重非常。有句話叫視如己出。又說以稀為貴。本覺得子嗣浩繁,必不會如先前那般奇怪。
又說“三歲看老”。退學前,宮中亦有女博士、女師,悉心教誨。士異、趙娥等,皆女中英傑,劉備為後代成才,可謂煞費苦心。
“如此……”選部尚書梁鵠,心領神會:“當擇中山之蒲陰、漁陽之潞縣、渤海之章武、右北平之無終、遼西之海陽。”
私慾無損大義。親情穩定國法。
若單今後處論,當坐實藩強漢弱。
來歲,嫡宗子劉封年滿五歲,將入王子館。再過一年,二女七子,當連續退學。又過三年,百子同去。不出十載,王子館當書聲琅琅,熱烈不凡。劉備的兒子,各個身長八尺,文武雙全。
鄙諺曰“一個蘿蔔一個坑”。陛下喜好幼女這件事,撤除虛無縹緲的攝生采補之術,自與蘿蔔尺寸,大有關聯。
為長遠計,劉備還是謹慎以待。遵華大夫所囑,初為人母的諸姬,皆臥床靜養。
“正如使君所言。”劉備實言相告:“除先祖陵寢,孤實不想再分諸王之地。餘下諸縣,宜當東擴。”
“恰是如此。”劉備道出心聲:“蠻夷不知漢儀,尚未向化。故而不通禮數,隻畏強者。若漫衍邊郡,與塞外胡人勾連,恐聚眾反叛,滋肇事端。將其悉數囤於鄙國,自當畏服。不敢輕起禍亂。”
薊國橫亙幽冀,已有一十六縣。若再增數縣,當西枕太行,東抵渤海。龍盤虎踞,陣容無兩。
有識之士,一笑了之。《推恩令》下,薊國自二代王始,便將支離破裂,兄弟鬩牆自顧尚且不暇,如何還不足力謀反。
流言止於智者。
升鬥小民,嗤之以鼻。薊王忠肝義膽,安邦定國,四周平亂尚且兼顧乏術,豈會自反。
正因毒手,故需曹節親臨。
世人無不駭然。換言之,當再增五縣。
首當其衝,增封幾縣。
胡女好生養。究竟也是如此。據劉備所見,底子無需坐月子。不出三日,便可下地行走。
細思恐極。若無百子,薊王危矣。
暗思陛下,宮中美人過萬。卻隻生下寥寥數子。孰強孰弱,一目瞭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