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將軍覺得,又當如何?”句就羌渠滇吾,這便問道。
“對,對。不敗而降,合法適合。”眾渠帥亦隨之覺悟。
“既如此。”宋建笑道:“我等未戰先怯。漢軍未至,便望風而降。如此作為,必遭輕視。戰後,又能如何?”
“然也。”眾羌渠紛繁點頭。
薊王與女豪攀親,既堪比漢羌聯盟。如何能不昌大。
唉,能保住比二千石之金城西部都尉。現在看來,已是祖墳冒煙,不幸中的大幸。
“好一個分而化之。”陛下欣然點頭:“準薊王所奏。另設護氐校尉。建製與護羌校尉同。”
先養精蓄銳,存足督亢粳米。定要蓄勢待發,顆粒歸倉。
方纔扯旗造反,內遷兵諫。薊王還將來攻,便草草了事。如何能得日薪二百大錢。
宋建的意義,很明白。
時下民風,多參照漢禮。便是羌人亦大同小異。乃至於“(婚)有六禮,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征、請期、親迎。”雖情勢各彆,亦多近似。
寒冬將至,洛陽滿城飛雪。事關隴右軍情,尚書令曹節不敢擔擱,這便親身入園奏報。
“垂白叟言之有理。”曹節之言,字字入耳。正說到陛下內心上:“尚書檯,有垂白叟坐鎮,朕無憂矣。”
白髮羌豪老叔祖,聞訊趕來。領著“豪夫”、“豪子”,另有浩繁親族,搬錢入庫。
未曾想……
不急。
“將軍言之有理。”眾羌渠紛繁覺悟。
羌人雖狡猾多疑,卻也重情重義。
為何?
百萬鐘存與薊王締盟,可想而知隨宋建謀反的三十六部西羌,該有多悔不當初。
“老奴服從。”
“這……”眾渠帥啞口無言。宋建言之有理。
輔漢大將軍,薊王劉備與鐘存羌大豪攀親的動靜,風傳隴右。
所謂無銅身輕。又說令媛之子坐不垂堂。輕重如何拿捏,或便在這“孔方之間”。
“老奴深沐天恩,感激涕零。”曹節五體投地。
送完“納采之禮”,都護府雄師退避三舍。重開西傾途徑。薊國良匠入西傾山,實地測量,尋址築城,為女豪造湯沐邑。統統皆如戲誌才所言。
對百姓而言,結婚為攀親。對世家而言,結婚如締盟。而對薊王和女豪而言,更是“羌漢聯盟”。
“陛下明鑒。”曹節拍報:“武都有白馬氐人,種落浩繁。部眾數十乃至百萬。傳聞種出白馬羌。薊王欲分而化之。故奏請另設機構,掌邊郡氐人事件。以與羌人辨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