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黃巾亂後,中夏百姓避恐不及。仙門淪落至此,咎由自取。怨不得旁人。然王上麒麟天降,亂世結束。何不撥亂歸正,重塑仙門。”
自薊王婚典,百官列席,不過數日。又能與薊王同殿痛飲,何其幸也。百官先祝太皇,再敬薊王。
“乃崑崙墉宮,瑤池仙山。”安世高音容笑容,隨之演變。著五彩霞衣,佩靈飛大綬,頭梳太華髻,上戴太真冠。視之年三十許,修短得中,天姿掩藹,容顏絕世,恰是西王母劈麵。
“因果循環,報應不爽。少時懵懂,人老方知。”安世高答曰:“終歸有緣。”
女眷自留後殿,與諸母家宴。
“王上情意已決,斷難變動。”西王母不為所動:“然若棄天下仙門於不顧,待儘納天下百姓入佛門,中夏非大漢之國,而成佛國也。”
安世高,目光慈悲,照身劉備:“一彆數載,檀那執念已棄否?”
劉備苦笑下拜:“拜見西王母。”
劉備心中一動,脫口而出:“安師。”
“但是西王母。”劉備心領神會。
高僧用梵文吟唱一句佛語:“牢記。人間因果,皆在我。”
劉備答曰:“故交相邀,不敢不從。”
時不我待。遂施瑤池仙術,引劉備入幻。先前,劉備之以是順從,乃因對西王母派,頗多警戒。今上元夫人,故另有籌辦。
趁薊王酒醉,承歡擺佈。若能共度春宵,暗結珠胎,此生無憂矣。
“不知大師與王母之偶遇,可有本日之因果。”劉備問道。
“備已儘知。”劉備答曰:“亦有言在先,仙佛之爭,凡人退避。猜想,王母已曉得。”
“安世高乃安眠王子,與王妃安氏,伴入中夏。隻為引佛東來。”西王母開門見山。
高僧遂反問道:“東來中夏,老朽曾有偶遇。檀那所問,是否於此相乾。”
“薊王麒麟聖體,女兒當謹慎奉養。殷勤備至,不成怠慢。”程璜露骨而笑。
二女心領神會:“喏。”
“數年前,見檀那,老朽方參透因果。”安世高馴良一笑:“時,心願已了,再無牽掛。”
聞薊王入殿,百官齊來拜見。待吉時已到,百官就位,太皇儀仗入殿。
劉備言道:“當時,備實不知,與大師素未會麵,何來因果。大師卻說‘你替她來,便是因果’。時至本日,方知大師與安氏,既是兄妹,亦是伉儷。更不知安氏與桓帝,亦有宿緣。誕下一女,名喚安素,被曹節收養。行走二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