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要嚐嚐看,可否“永不更迭”。

賈詡伏地奏曰:“我主位極人臣,已無慾無求。若另有一絲夙願未了,便是未曾泛舟大江南北。敢問陛下,可否許我主,南下江左,擇址營建港津,以利互市之便。”

洛陽西郭,十裡函園。二崤城,官堡。

據此推算。兩漢官鑄五銖,當不下五百億枚。若再算郡國五銖,及私鑄錢等諸多劣幣,或有千億範圍,亦未可知。

比起缺錢之困,天下更缺糧。客歲,各州郡船商,販購薊國稻穀,計一億二千餘萬石。

“小弟甘心罰銅百億,認領連坐之罪。”張甯柔聲道:“朝堂已有動靜傳來,阿父之事,當由小弟自決。過後再‘上表’、‘告廟’便可。”

朝野高低,一團和藹。再,無可指責。

“加黃鉞”、“加虎賁”、“島夷之事,薊王自決”、“自建十港津”。幾任陛下,皆待薊王不薄。如何能行不義之事。

“如此,為父死而無憾也。”右國令笑歎:“有識人之明,容人之量,全人之義,服人之德。大漢三興在望。”

何為天下共主。

公判已畢,條條大罪,皆已上報薊王,擇日再報朝堂。謀逆大罪,遇赦不赦。便有大功,亦不成免。

“小弟還說,阿父且放心靜養,華大夫當細心診治。統統各安天命,不必心急。”言及此處,饒是甯姐姐,亦落淚。

“小弟現在羽翼已豐,囊括天下,指日可待。又何必……”張甯欲言又止。

隴右之法,或是前程。

時下。良莠不齊,琳良滿目之各式五銖,端莊過四海商販,源源不竭販來薊國。回爐重鑄成四出五銖。薊國來者不拒。諸多私鑄錢,皆可按銖重摺算成兩漢五銖,再以五兌一,兌換成薊國角錢。若不肯再受銅重之苦,可足額兌換琉璃寶鈔,亦或是各式券鈔。若在貲庫開設賬戶,更加便利。可隨用隨取。

“當屈指可數。”

鄙諺謂“吃人嘴硬,拿人手短”。又說“得人財帛,與人消災”。薊王百億罰金擲出。

“主公安然無恙,文和何故憂思不減?”荀攸登樓相見。

上計署據此預算:黃巾亂後,減口三千萬,起碼有一千萬,被豪強藏匿。

荀攸倉猝接過,逐字朗讀:“右國令問:‘少時,王上曾對甯兒言道,若相互敵對,可饒三次不死。不知然否。’主公答曰:‘然也。’”

至於薊國公判右國令,亦聽之任之。終歸是“人死不能複活”。安撫南北二宮,喪子、喪夫、喪父之痛。朝政終有轉機。先帝皇宗子繼位,稱“少帝”。如前漢舊製,今漢有“前少帝”劉懿,故劉辯又稱“後少帝”。嫡祖母太皇竇太後垂簾監國,臨朝稱製。待少帝元服,還政於朝。少帝尊生母靈思皇後何氏,為太後。祖母孝仁皇後董氏,為太皇董太後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