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武複興,“建武八年,高句麗遣使朝貢,光武複其王號。”厥後,“建武二十二年,高句麗萬餘家因樂浪郡附於漢“,“二十三年冬,句麗蠶支落大加戴升等萬餘口詣樂浪內屬”。
婚姻之法,女家作小屋於大屋以後,名為‘婿屋’,婿暮至女家戶外,自名膜拜,乞得就女宿(苟合),女家聽之,至生子,乃將婦歸。其俗淫,多相奔誘。其死葬有槨無棺,停喪百日。好厚葬,積石為封,列種鬆柏。兄死,亦報嫂。
其國置官,有相加、軍盧、沛者、古鄒加,尊卑各有等。本捐奴部為王,略微小,今桂婁部代之。大師(大戶)不田作。下戶給賦稅,如奴。俗好歌舞。其人自喜。膜拜申一腳(單膝跪地),與夫餘異,行步皆走。又以十月會祭天,名曰‘東盟’。有軍事亦祭天,殺牛觀蹄,以占休咎。大加著幘,如幘無後;其小加著折風,形台弁。無監獄,有罪者即會加評斷,便殺之,冇入老婆為奴婢;盜一責十二。
便有一小黃門,閃身入內。謹慎揭開襤褸碎衣,取金瘡傷藥,為王允細細塗抹。
後趁百年羌亂,鮮卑崛起;帝國日衰,得空他顧時,“喜寇抄”的高句麗,大肆擴大。抄掠漢民,蠶食漢土。
打得贏,“焚城”、“殺人”、“抄掠”,無惡不作。打不贏,搖尾乞憐,跪地“乞屬(祈求歸附)”。
國分五部:“(高句麗)本有五族,有涓奴(捐奴)部、絕奴部、順奴部、灌奴部、桂婁部。本涓奴部為王,略微小,今桂婁部代之。”
除非:蝮蛇螫手,懦夫解腕。又另當彆論。
孫乾與扶餘簽訂的國書,薊王解纜前,便已六百裡傳回。扶餘王承諾的互市港口,也已命人自釜山港解纜,沿半島西海岸泛舟北上,擇避風海灣,建不凍良港。不日,當有動靜傳回。
裁撤船麵上層修建的田氏大舡,入船廠修複。新一批滿載而來的船隊,將所攜軍士放入虎帳。彌補物料,翌日便跨海駛向對馬港。待船隊返回,將隨劉備折返南津港,討伐高句麗。
堂堂一州刺史,隻因揭露張讓,身受重刑,何必來哉。力士各自點頭拜彆。這世道,“有錢生,無錢死”。古往今來,皆是一個理。
斷人財路,殺人父母。
自斷財路,智者不為。
時下,高句麗王,名喚“伯固”。
也不知過了多久,忽聽牢門輕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