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……謝陛下,謝王上。”

待二位國相和文武百官清算表情。這便開端議政。

“喏!”張飛大喜領命。

崔林家貧,時宗親皆看他不起,唯有堂兄崔琰非常賞識。今果不其然。年十五以城長退隱,臨鄉一地雖人才濟濟,卻也隻要寥寥數人。

今漢以來,關內侯雖無食邑,卻有食俸。立國之初,百廢待興。光武尚儉,後宮妃嬪皆削去數等。故“建武六年,初令關內侯食邑者俸月二十五斛。”尚不敷一個二百石少吏食俸。建武二十六年,民生轉好,又給百官增俸:“其千石以上減於西京舊製,六百石以下增於舊秩。”卻不見關內侯。

本日朝會有兩件要緊的事。其一,是國土防備。其二,便是要封賞擺佈二國相。

故而兩位國相拜謝時,先謝陛下,再謝薊王。

待君臣見禮,各自落座。

之以是一向秘而不宣,直比及現在。乃因一來一回,頗費周折。劉備從雍奴返回時,陛下的聖旨還在路上。也是方纔送到。

足見劉備煞費苦心。

士異宣讀的乃是薊王聖旨。袖中另有擬自尚書檯的陛下聖旨。雖未曾殿前宣讀,過後卻要將聖旨交於二人。

換句話說。劉備“賜車蓋,特高一丈,長史主簿車,緹油屏泥於軾前。另賜爵關內侯,黃金百斤,秩中二千石”,皆是陛下的犒賞。

如前所說。方城屬督亢之地,秦時屬上穀郡。前漢設方城縣,屬廣陽國。今漢仍為方城縣,麵積擴大。陽鄉侯國、新昌侯國、臨鄉侯國皆併入方城縣,原屬涿郡。

五日一朝,旬日大朝。已成常例。

方城縣,東距原新昌侯都城新昌城八十五裡。北距原陽鄉侯國都城陽鄉城五十五裡。東南距韓城七十裡。麵積廣漠,需重兵駐防。二弟關羽既已守三台城,三弟張飛自當不甘人後。

崔林,字德儒。清河郡東武城人。南廣陽令崔琰從弟。本年方十五。正值用人之際。經過其恩師劉寵保舉給劉備。兩位國相考覈後,以為其學問賅博,剛正不阿,胸懷開闊,識大抵、顧大局。

“轉告陽鄉長,將散居城外的住民儘數遷入城中。不得有誤。”

“領命!”

與彆處罰歧。薊國多為“城邑製”。大城方百裡,小城方五十裡。如此才便於繞城圩田。且城外並無村莊,路上也隻要亭舍郵驛,烽堠關卡,諸如此類。

關內侯爵位可世襲,但要減等擔當。“關內侯子二報酬不更,它子為簪裊”,且還需,高於六尺二寸(一米六五),身無殘疾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