竇太皇已入長信宮,與母相見。
故為長遠計,當不成操之過急。
薊王子嗣浩繁,太妃早有言在先。王嗣毋論男女,皆有一城食邑。如此說來,不出二十載,薊國支離破裂。再無大漢一藩之赫赫聲望。
斯須又低聲問道:“女兒之事,欲瞞到何時。”
量化而言。禮讚百姬,何必七日之禮。三日足矣。
自少帝親政,竇太皇已少有來往玉堂殿。或與董太皇相伴雲台。或重回長信宮,與孤母作伴。
“先前若非賈詡禁止,你我母女,早已遠走高飛。現在身陷囹圄,朝不保夕。且我兒又身負禁中絕密。稍有不慎,恐難善終。”諸母言道:“聞薊王已醒,少帝何時喚歸?”
“莫非,少帝已知遺詔乎?”諸母忙問。
“無妨。”榻上諸母,展顏一笑:“倒是我兒,心累否?”
隻不過,少帝卻忘了。今漢自主朝起,南北二宮,少有長命之君。能年過四旬,已是彌足寶貴。何來長命百歲。
劉備少年時,喚竇大將軍遺孀,諸母。年長以後,稱呼不改。後娶竇太皇姑母竇氏。從備份而言,已與諸母平輩。然,正如諸母所言。修仙之人,不絆凡塵。因而各論各的。劉備仍稱諸母。
“陛下明見。”一眾老臣心領神會。陛下表裡清楚。將關東亂臣,與合肥侯僭越稱帝,辨彆以待。與其說,顧念同宗之誼。不如說,恐唇亡齒寒。薊王一旦安定關東,威望天下,名譽無以複加。恐長驅直入,攻陷洛陽。即便不可自主。諸如黨魁張儉者,待上勸進表。再逼少帝禪位於薊王。如此,亦水到渠成。
“十有八九。”竇太皇歎道:“未曾推測,少帝善於宮外,深得道人史子眇之真傳。宮中親信,或已被其用道術所惑,透露真言。常有身邊中大夫,失魂落魄,昏睡於半道。醒來後,先前各種渾然不知。猜想,必是少帝,或是史子眇門中弟子所為。傳聞此術名曰:‘攝魂’。”
鶯歌燕語,沁民氣脾。
竇太皇年十五入宮。已過二十二載。若能如董太皇,安然度過不惑之年,自數難能寶貴。
“薊王言,受命行事。”少帝環顧群臣:“諸君覺得,當出何命?”
將湯藥吹溫,竇太皇言道:“宮中光陰,習覺得常。”
“唉,常聞‘亂世出妖邪’。本日方知,果不其然。”諸母麵露驚懼。
母子自無奧妙可言。竇太皇答曰:“先前,董太皇已坦露心機。不出所料,亦有其分。且暗中扣問先帝《起居遺詔》之事。若被其窺知遺詔地點,少帝必起殺心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