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句好瞭解,無需多言。後句則出自詩經。
再說:“毋踐屨,毋踖席,摳衣趨隅,必慎唯諾。”不能踏踩先入者所脫之鞋,必須疇前邊退席,提衣從席角而入坐,言語、問對必須謹慎恭敬。
是不是青騅不首要,首要的是馬駒不是一匹純紅色的馬。這纔是重點。掐著日子趕來的公孫瓚大失所望。絕望之餘,卻驚奇於樓桑的劇變。說,北地郡縣,無出其右。
士異忙問,何為平話。
大雪封路前,崔鈞也來了一趟。隨行的另有牽招。商船入港,昂首皆嚇一跳。這真是樓桑?
“我也奇特。”一年不見,牽招又長高一截。手搭涼棚,遠遠瞥見劉備門前的五丈桑,這便笑道:“確是樓桑!”
如願獲得了樓桑的寢墊技藝,本覺得士異會來告彆。不料卻自費錢銀,將茶寮改革成了巍峨壯觀的三層茶社。本來發賣的茶湯,也改成了劉備家的清茶。
禮節來自家教。劉備這是在為母親爭光。
也是劉備的最新發明。傳聞靈感來自桔槔(jié gāo),一種發源於商朝的打水東西。傳聞,劉備還設想了一種高出河道的橋式重吊,卻因導軌和滑輪製造困難,臨時冇法實現。
茶社不但有茶,另有糕餅小食,各種鮮果肉脯。
不愧是貴族後輩,拿著不知是誰的名帖,公孫瓚如願拜入盧植門下。與劉備族中兄弟劉文、劉修,陳奔等人同堂受業。
眼看大雪封路,這個時候來拜師,得有多不甘心。
士異默記在心,這便動手編輯第一部平話稿。
這讓劉備非常對勁。
這都是士大夫需求學習的禮節。
又說:“仆人與客讓登,仆人先登,客從之,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上於東階,則先右足,上於西階,則先左足。”主讓客辭(相互謙讓),仆人遂先一步而登,客從之,一步一階,不成超前,不成掉隊。主足後啟,客足即落,是為聯步。上東階,先邁右腳。上西階,則先邁左腳。
後堂變成了中庭。重簷堂屋被一座七層高樓代替。廊前有三級台階可到樓內,圍有護欄,開東西中三個入口。劉備正立於居中入口的東階。
清溪渡口也大變了模樣。隻見一座款式奇特的高樓坐落岸邊。長長的橫臂伸向溪水。安裝其上的定滑輪、粗麻繩和吊籃,能將艙內的貨色直接吊起。藉助水力和輪軸鞭策橫臂轉動,將貨色移到船埠,直接落在牛車上。既省時又省力。需讓吊臂重回水麵時,隻要斷開輪軸連接,先前被水力舉上半空的石砣便會自行下落,將吊臂拉回。運轉非常便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