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門方纔解禁,便有一艘快船趁夜出城,遁入大澤。繡衣吏一起尾隨,果在蘆葦叢深處找到一艘半邊沉入水中的古船。待攀上古船高高翹起的尾艙,先前出逃的巫祝,已然遇害。所乘快船亦消逝無蹤。
泉州港亦在儘力督造當中。待造好,劉備會將薊國水軍大營立在此地。不出不測,泉州港很快便將為北地第一大港。
越是大亂期近,越要安閒不迫,不疾不徐。待安排好諸事,劉備這便返回臨鄉。
三千海賊儘數被誅。梟首裝匣,上報朝堂。加上青州刺史亦上疏為劉備請功。陛下龍顏大悅。立即將千裡雍奴藪增封給薊國。滿朝文武,無人貳言。我朝尤重軍功。斬殺三千海賊,絕對是拿得脫手的功勞。先前並六縣為國時,雍奴縣已然封給了薊王,現在再將四周澤藪一併劃歸,不過是錦上添花。
不難。眼看便要天下大亂。最不缺的便是流民。
澤藪範圍,仍包含後代,天津郊區、寧河及靜海兩縣全數、寶坻大部、通縣北部、及武清東部在內的,約3、四千平方千米的泛博地區。海水、淡水在此交彙亂流,潮汐漲落時有來去。人跡罕至,渺無火食。直到中唐時,雍奴藪才日漸萎縮。
所謂水城,與淺顯城池並無本質辨彆。隻需將街巷全數換成渠道,地下水網等都會設施,停止呼應點竄便可。劉備給出大抵方向,剩下細節皆交由鐘繇等一眾官吏。無需他操心。
那片廣袤千裡,荒無火食的白澤。普天之下,撤除種田營建首屈一指的薊王劉備,無人能化腐朽為奇異,變害為利。
“亂世將至,賊人何其多。”有人歎道。
時下,乃名副實在的“廣袤千裡”。
先把雍奴城建起,而後築陂圩田。再以此城為中間,另擇高地督造新城。由平生二,由二生四,再由四生八。以鐘繇之能,或用不了十年,便可圩田千裡。當然,前提是劉備給他充足的人手。
狡兔三窟。在偷襲雍奴前,海賊管承便已想好退路。此船深藏在蘆葦叢中,必是本地漁家才氣曉得。當是巫祝奉告管承。事若不濟,便逃來此處。再趁機脫逃,以待來日捲土重來,報仇雪恥。
三千海賊家眷,數萬之眾。皆被劉備安設在雍奴城內。千裡大澤,若無熟諳水情的漁家指導,如何能逃得出去。很多家眷亦出身良家,所乘舟船被劫奪後,不得已才委身於賊寇。多虧黃蓋、淩操等人,才得以重見天日。心中感激還來不及,又如何會心生痛恨。當然,那些誌願從賊的家眷亦有。隻需恪守本分,切勿另肇事端,劉備自不會究查。不然,多殺幾個匪類,對薊王劉備來講,何其輕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