州胡島與對馬島,一東一西,橫欄於半島與倭島之間。對馬海峽,扼守咽喉要地。正因位置首要,劉備遂決訂婚往立港。
亞馬遜實在,一點冇變。
待達莉婭慵懶起家,船隊已起航。打扮換衣,趕去爵室與薊王相會。
浪花輕拍堤岸,海風掠過舷窗。
華室內,輕紗低垂。暗香殘存,猶不足溫。帳內美人,白髮紅顏。貴體橫臥,吐氣如蘭。餘韻未了,人在半夢半醒之間。
田氏海船,滿載物料,與薊王同業。樓船司馬胡玉,亦率麾下水軍,一起護航。待圈定港口,胡玉便效仿錦帆司馬蘇飛,主持對馬港城修建。
“仆人此行,但是為開疆辟土。”達莉婭敗興而問。
勇於應戰強者,安然直麵敗北。
究竟上,倭國乃是遵循漢人思惟及認知的籠統分彆。時下倭國並非一個國度。不過是,有很多散落島嶼,及各式島夷所構成的原始部落。乃至撤除邪馬台國,很多島夷,連部落聯盟都不算。
“(對馬國)其大官曰卑狗,副曰卑奴母離。所居絕島,方可四百餘裡,地盤山險,多深林,門路如禽鹿徑。有千餘戶,無良田,食海物自活,乖船南北巿糴。”
對全部亞馬遜一族而言。從遠遷東方,一起被追殺、被圍殲、被擊敗、被髮賣,乃至重獲重生。心路過程,又豈止是盤曲。清楚是曆經磨難,存亡兩難。對仆從身份的架空、質疑、默許、抗爭,乃至對男性主導的天下觀的重新判定……以上各種,在母係氏族舊有體係接連不竭的粉碎中,一點點的重新構建。
達莉婭伸手接過,試著舉起。順劉備手指,遙看海麵。果見一群海豚列隊伴航。不時躍出水麵,浪花飛濺,銀光閃閃。不由高興言道:“好敬愛。”
劉備亦笑道:“此去當順風順水,馬到功成。”
所謂熟能生巧,勤能補拙。薊王本就遠超凡人。千乘萬騎,千錘百鍊,即便千峰萬壑,千差萬彆,又豈能再不知深淺。進退無據,有失分寸。
多次改進的千裡鏡,令海上瞭望,事半功倍。白髮禦姬入室時,薊王正在落地舷窗前,居高遠眺。
經多次測量。若無大風大浪,薊國明輪海船,一日可行五百裡。然時下航路,多就風向,折返迂迴。非走最短之直線。故飛行七日,方抵濟州港。
對馬島距三韓半島,約百二十五裡。太學博士,薊使王烈曾言:好天時,舉千裡鏡,可遙看釜山群峰。換言之,二港並不悠遠。前去邪馬台國時,使團曾另遣數艘快船,繞島巡弋。發明倭人聚居村莊,並繪製詳細海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