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謹慎善後。”劉備舉千裡鏡不斷掃過疆場。恐怕有一兩個漏網之魚,閉氣藏於水中。趁繡衣吏不備,暗箭傷人。劉備的繡衣吏,但是個頂個的金貴。
即便有一兩個四肢中箭者,艱钜遊到高腳樓下遁藏。也被繡衣吏循血跡,輕鬆找到。能救則救起。不能救便再賞一箭,送其歸西。
“黃校尉或已達疆場。”鐘繇信心實足。
誠如鐘繇所說。城內城外,皆是白澤。船伕,司篙都被射死。赤馬舟擁堵在一處,孔殷間又如何能脫逃。飛虻箭乃三棱箭頭。穿刺人體後,傷口難以癒合,血流不止。中箭落水者,想憑曉得水性,水中閉氣脫逃,亦是妄圖。很快便因大量失血,亦或是湧血灌入氣管,堵塞而亡。
船首處,一支巨型青銅鉤拒,緩緩伸出。
縱帆受力皆在桅杆一側,操帆簡練,安然性高。獨一缺點,帆是由下向上升帆。故升帆慢,而落帆快。首要考慮,若突遭大風,或火箭來襲,等極度狀況,可斬斷帆繩,刹時落帆。製止船毀人亡。
薊國水兵艦船,一字排開。乘風破浪,駛向渤海上灣區。
饒是艙內不斷轉圈的騾馬,亦覺渾身驟輕。這便抬頭嚎叫,甚是歡樂。
隻不過麵前這把大槍,實在細弱非常。何止是鉤拒,清楚是撞角好嗎!
雖早有籌辦,黃蓋仍驀地撤步,這才站穩。
鸞翼明輪艦再次加快,斜刺裡直撞敵船而去。
“落帆!”目視劈麵賊寇,紛繁棄船跳水。黃蓋一聲令下:“起拒!”
能從魚尾想到船舵,自能想到船帆的道理。
呂衝、魏襲,史渙,三人各領百餘繡衣吏。居高臨下,弩箭齊發。擁堵在狹小水道內的海賊,竹篷薄衫,如何能抵抗破甲利箭。
牢記。順風時,定要使艉桅後帆與前帆同處一舷!
前中後,三桅上懸帆,緩緩展開。被海風一吹,如孔雀開屏,驀地大張。猶似鳳凰展翅!
轉輪劃水,船速遠超排槳。更何況……
戰役一起,劉備便盯住了那條詭計後撤的賊船。船篷刹時被亂箭射穿。海賊層層倒斃,橫屍艙內。戰役剛結束,便有一伍繡衣吏乘舫舟前去檢察。
前帆、主帆、後帆,皆能充分承風,讓安裝此帆的船隻,能最高效的禦風而行。且擺佈對稱設桅,能使兩舷風壓較均衡,利於船身安穩。
屋頂上究竟是何方殺神!
“元常言之有理。”劉備昂首看了眼灰濛濛的天空,這便言道:“算算時候,公覆也該到了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