粒粒潔白的“河東大鹽”。醃製的魚醬、臘腸、火腿,色正味美,久存不腐。故而常常有遼東鹽船沿大河而下,入汶水,經老鴉渡到達清溪。
五百石車輪舟,長三十六丈,廣四丈一尺,高七丈二尺五寸,設八座大槳輪,以畜力驅動,埋冇撞角。稱:“明輪船”。可容兵士五百人,裝貨五百石。
河東鹽商,視車輪舟為神物。這便紛繁販鹽樓桑,不求贏利,隻為改革鹽船。
改用舟船,運費自能降落很多。還賣八百錢,便是高價。五百錢也有薄利。若改成畜力驅動的車輪舟,運費還低。故而精打細算的鹽商,這便主動貶價,隻為能改革船隻。
鹽商的算盤打得不成謂不奪目。改革以後的鹽船,運費降落。因而再發賣大鹽,不管是樓桑還是大江南北,折算成鹽價,都可比其他鹽商價低。一樣是一船大鹽,彆家賣八萬錢。他賣七萬錢。且利潤還更高。一樣是河東大鹽,天然都買他家。份額亦隨之增加。遂成钜富。
明輪船有上風,也有優勢。若捲入水草,槳輪栓塞。便冇法驅動。
時下造船,非以噸位,而是以長度“丈”來計算。有些豪商,比如遼東田氏,有船一千丈。
張小胖和劉備時有手劄來往。北出塞外,一去數月。軍務告急,劉備便與他斷了手劄來往。現在返回樓桑,張小胖手劄甚是頻繁,扣問北伐諸事居多。貌似對行軍佈陣,非常感興趣。
造一艘百石車輪舟,質料野生,共需兩萬五千到三萬錢。隻是改革的話,質料野生皆能省下頗多。但是,車輪舟貴在技藝先進。不能以本錢價來折算。
後代水戰,便有‘紮巨木為筏,塞諸港汊,又以腐木亂草浮上流而下,草木壅積,舟輪礙阻不可,束手被擒’的戰例。
官道上車馬如龍,亦是人聲鼎沸。
張小胖複書感激。又問劉備北伐諸事。劉備便撿要緊的說給他聽。
鹽商大喜。便又去尋船廠主事。主事奉告蘇伯,蘇伯又來稟報劉備。劉備欣然點頭,可也。
劉備想了想道:跟鹽商說,若能降落鹽價,可免費為其改革。有多少鹽船,便可為他改革多少。
劉備想了想,便將恩師所受行軍佈陣,兵法戰略,編撰成冊。順帶把本身清算的三十六計,一併送給他。都說猛張飛,實在不然。張小胖用起計來,也非常高效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