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太皇所施美人計,乃“連環美人計”。將時人熟知之美人計,一分紅二。先賜婚,再認女。
“薊王麒麟天降,應運而生。自當上應天命,再興鼎祚。然,妾不過一婦道人家,並無遠見。了此殘生,隻求愛恨結束,善惡得報。至於身後事,便由先人評說去吧。”
千秋殿乃萬金堂改建。院內一草一木,劉備影象尤深。
竇太皇孤家寡人,無慾無求。且有薊王庇護,無人敢動其分毫。自穩如泰山。
饒是如此,劉備亦不敢有涓滴放鬆警戒。
“薊王免禮,賜座。”
“若妾早亡,可否不入文陵,葬身於函園。”何太後目光清冽,深不成測。
“太後喜得麟子,可喜可賀。”薊王低眉垂目,不敢正視。
“先前,大將軍上表為賀,請冊封麟子為魯王。不知,薊王意下如何。”
總想以弱勝強,以小廣博。利慾薰心之下,鋌而走險者,古往今來,何其多也。
關頭是,敖倉據大河南岸。隻需良港建成,薊國水軍通暢無阻。轉運兵馬,登岸河南。兵鋒所指,儘收豫州之地。
“無端受孕,剖腹產子。薊王覺得是凶是吉,是福是禍。”何後詰問。
常謂“鶴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。然薊王高屋建瓴,不謀私利。二戚心悅誠服,少帝言聽計從,百官欣然領命,百姓鼓掌稱快。自當無往倒黴。
薊王此行,可謂功德美滿。
劉備竊覺得,以何苗、董重之為人,當絕無此念。
三宮鼎足,豈能厚此薄彼。有失臣節,亦非薊王所願。
正因“毒性”不顯,故未能發覺。
此都是後話。薊王需大婚後,方可夙願得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