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王屈尊,親身登門。足見慎重。馬日磾並皇甫直,出裡道相迎。

此情此景,劉備幡然覺悟:黃袍加身,絕非誣捏。

除幕府所掌牢營,涼州牧閻忠,亦案比上計,治下已有編戶百萬。換言之,隴右漢人亦足有百萬之眾。漫衍於各郡,與牢城毗鄰而居。待流徙期滿,牢城當場轉化為城邑。治權是否移交,彼時再論。

誠如,明知可死無對證,薊王仍為右國令擔待。即便因罪除國,亦在所不吝。人臣所為,人主豈能棄之不顧,置身事外。正因如此,薊王家臣,才各個奮不顧身,忠心謀國。

上元夫人,踐約而至。然薊王側妃何氏,卻並未赴約。

劉備之以是心生不悅。除一時不查,又中美人計。本來一場風花雪月事,到頭來卻摻雜好處勾連,不再純粹。令劉備如食雞肋,索然有趣。

君有君道,臣有臣節。

依薊王所想,待隴右加西域,有千萬之眾。西征可行。封建期間,人丁劃一於出產力。勞師遠征,無充沛勞力,如此冗長的戰線,底子冇法維繫。

“若逢高皇,當北麵而事之,與韓、彭競鞭而搶先耳。脫遇光武者,當並驅於中原,未知**誰手。”此乃天下豪傑,肺腑之言。

“臣等,服從。”賈詡肅容下拜。郭奉孝設鳳凰於飛,安定三南。因不能直言,奇功暫記不表。薊王磊落。自當知無不言,言無不儘。隻需言而有物,秉承公心。薊王海納百川,又豈會降雷霆之怒。

“此言大善。”殿中文武,欣然點頭。

西園長樂宮,長秋殿。

馬氏雖聰明,然麵對與薊王的身份鴻溝,仍不免自慚形穢。將心比心,薊王當體味。

賈詡等人,之以是有口難言。乃因薊國高低對薊王和親,日趨謹慎。民氣向背,乃時勢所造。先前孤弱,和親聚勢。今國力鼎盛,大漢一藩。五胡四夷,爭相歸附。王上威望天下,豈能自降身份,再行和親。

因而乎,保持洛陽朝堂,立天下共主。乃當務之急。董太皇與薊王結為義親,令何太後投鼠忌器,更加何苗沐猴而冠,難成大事。三宮鼎足之勢,勉強維繫。待將薊國統統,放之四海而皆準。薊王登壇受禪,民氣所望,局勢所趨。乃成必定。

薊王設席,與群臣共飲。

王駕重返函園。薊王直升三足踆烏船宮。

沮授一針見血:“今州郡粗定,兵強士附,三匡漢室,手握八關。挾天子而令諸侯,畜兵馬以討不庭(不朝於王庭),誰能禦之?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