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既大利於朝,董某自不鄙吝。何如,積銅乃出永樂。唯六百裡上報,請太皇決計。”董重答曰。

朝野高低,交口獎飾。

“不當家不知柴米貴”。朝廷由王太師主政,然諸事皆需曹孟德親力親為。換作旁人,多數覺得自討苦吃。然曹孟德卻應接不暇,樂此不疲。

“此計凶惡。”王允反客為主之計,恒典焉能不知:“若天下諸侯,群起來攻,我等俱危矣。”

眼看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”。不得已。王允命伏完,傳語曹孟德。纔有本日登門。

可想而知,州中良田,皆被豪右朋分。曹操效仿薊王,圩田雷澤、菏澤,乃至钜野大澤。亦是不得已而為之。更加朝廷東遷,洛陽宗室公卿伴駕,豈無田宅傍身。

知曹孟德無功而返,王允不置可否。

心念至此,董重渙然冰釋。曹孟德,必是受命而來。而背後之人,已呼之慾出。

聞曹孟德來訪,董重中門大開,親出相迎。話說,自董卓身故族滅,王允總朝政。更加董重裹挾涼州兵亂,一朝兵散,頹勢儘顯。後隨王允等,東遷辟禍。何如空有大將軍之高位,卻無半分實權。為百官所輕,更加董侯疏離。

如董重所想。曹操此來,乃不其侯伏完,暗中授意。伏完今為太仆,為王允所倚重。說是親信死黨,亦不為過。薊王十億獻費雖多。然自遷都以來,費錢如流水。特彆大肆營建宮殿府第,增擴城池,購置禁中用度。天下三分,各有其主。州郡稅賦,多歸州郡所用。便如陶謙、劉表,遣使奉獻,不過杯水車薪。唯有獻費,直輸中署。州郡不得截留,更無從挪作他用。

“本來如此。”憶先前各種,董重恍然大悟。之以是留己一命,又告密上巳東遷,皆因垂涎永樂積銅也。

言罷,偷看董重麵色,曹操考慮言道:“何如左支右絀,仍捉襟見肘,不敷為用。本日登門,求大將軍仗義互助。”

獻費,薊王一家獨大,無有其右者。

薊王年年遣使上計,從未缺席。正因恪守臣節,故被天下所敬。

俗謂性命事小,財帛事大。董重一命,如何能抵永樂太皇,畢生積儲。

穀雨過後,桃花水盛(注①)。

洛陽早有流言。永樂積銅,除董太皇賣官求貨,自納款項,盈合座室。更暗使洛陽子錢家,貰貸封君列候,以錢生錢,謀奪巨利。

甄都,大將軍董重府。

“然也。”曹操實言相告。

話已至此,桓典焉能不知:“今薊王轄地萬裡,披甲百萬,宗王畏薊王之甲兵,猶百獸之畏虎也!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