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世人皆有所獲。

“並無此計。”不料竟異口同聲。

周瑜為其解惑:“大師兄,先『反・遠交近攻』,南征北戰,東征西討,立四方都護,鑿穿表裡水路,辟江表十港。又南下林邑,開外洋寄田。現在,四周合圍之勢成。群雄如釜中魚蝦,薪火漸旺,猶不自知。”

得曹操手書,其父曹嵩,攜少子曹德,欣然投奔。

隻因曹操已向王允,討來九卿之位。能重入朝堂,此生無憾矣。

徐州,琅琊郡。

然薊國千裡稻作,山川如畫。養蜂技藝,早已遍傳國中。百姓亦可得享蜜漿之甘。更何況,羊脂、蜂蠟並青鹽水,皆由大用。

“孟德已遣蓋海大舡,泊入琅琊港。”曹嵩言道:“恐陶謙強留,故當疾行。”

無妨。薊國五學,不入太學,可入大學。不入大學,可入門學。不入門學,可入科學。五學皆不入,且去演武場。文武全稀鬆,莫慌。僦船出海,舟遊四方,亦或為百工徒,學一門技藝,亦得豐衣足食。《圩田製》下,分戶不析產。薊人福利,天下羨慕。先前,北人貴少賤老,怒殺父兄。現在貴女重孝,知恥後勇。足見民氣所向。

學舍,遜於精舍。然遠超先前宿舍。兼顧坐臥起居,待客會友,養性修身。自並六縣立國。太學累次增修。今已納門生三千。非薊王不肯多收,隻因退學考課嚴苛,能入眾博士法眼,萬裡挑一。單薊國四百城港,二百萬戶,千五百萬民。年年铩羽而歸者,數十萬計。

周瑜畢竟薊王師弟,這便笑道:“君子豈不言利。無妨試言,王娶甘後,利弊多少?”

孫策並周瑜,年紀最長。周瑜乃薊王同門師弟,盧少保關門弟子。如何能拜入彆人門下。龐統、司馬懿、諸葛亮,家學淵源,各有師門。諸葛亮,乃左國令黃承彥關門弟子。司馬懿乃司馬八達之一,拜在慈明無雙門下。祖父、父、從父,三馬同槽,皆為薊王所舉。長兄司馬朗,千石葛城令退隱,顫動學壇。不出不測,本年當二千及冠。

薊王聞之,亦生慨歎。俗謂“上梁不正,下梁歪”。不求一門爭義。長兄忠貞如此,司馬眾兄弟,當爭相效仿之。

一時傳聞美譚。

諸葛亮言道:“四海克定,九州昇平。『四周楚歌』之計也。”

“寧為承平犬,莫反叛離人”。更何況我家薊王,光融天下,明以照奸。

天光微亮,便命家仆辦理裝車,赴兗州一行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