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出三日。竟有十萬餘馬韓青壯登船而去。而後續鰥、寡、孤、獨,正如狼似虎,嗷嗷奔來。

聽左豐道出薊王所求。

此獠不是旁人,恰是辰王胞弟。

倒是瀆盧國主一語中的:春季到了。

不由怒從心起,回身自回。

納瀆盧國主之言。蘇飛以降,港口內兵士,聽之任之,聽任自流。隻需滿載,立馬開船。便有人驚叫落水,亦在所不吝。見又走一船,剩下人等,心中倍加交集。再晚,恐不及也。

橫海中郎將。薊國雙壁之黃蓋,黃公覆。環顧麾下眾將,沉聲言道:“各部依令行事,隨我抄掠三韓。”

一時候,雞飛狗跳。

遙見胞弟首級,辰王兩眼一黑,疼痛鑽心。又知,死前猶在高叫:我乃王弟,誰敢殺我。

被欲壑所驅,再加身邊火伴與港口海船,氛圍共同襯著。很多人,漸失明智。也不管究竟離港多少船。隻需有大舡停穩,放下艞板。便一擁而上。即便被推搡落水,也不吵不鬨。悶頭登陸,再擠一遍。

辰王怒急返國。馬不斷蹄,召弁辰、辰韓二國臣智(國主),並馬韓大小渠帥,商討對策。

因是秦人後嗣,二韓身材高大,美髮、潔淨整齊。與漢人相若。

陛下灑然一笑:“蕞爾小國,民弱地窄。聽聞舊時東渡朝拜,皆高不及六尺。與侏孌無異。故取名‘倭國’。薊王但是看上了倭女王?”

己以度人,可想而知。

如此快速失血。馬韓雖有五十四國,亦難以支撐。

錦帆校尉甘寧、樓船校尉郭祖、破賊校尉淩操,轟然領命。

天朝上國,仁義之師。必師出馳名。

反觀三韓之馬韓。“馬韓為倭之兄弟宗邦也。”換言之,馬韓與倭人近似,皆五短身材。年前。錦帆司馬蘇飛,船入釜山港,泊在弁辰瀆盧國境內。因此隨船販來的青壯,多出自弁辰與辰韓二國。

“薊王向來有禮有節。然此等瑣事,何必問朕。傳語尚書令,凡‘島夷之事’,皆讓薊王自決。”陛下金口玉言。

將港內青壯悉數運走。環顧空空蕩蕩的港城,蘇飛渾身披甲,一聲令下:“見機行事。”

《呂氏春秋·振亂》:“攻無道而伐不義,則福莫大焉。”

五萬倭女渡海而來,已隨“大舡無樓”的典故,遍傳四周港口。不料。本覺得被弁辰與辰韓搶占先機,拔得頭籌(精確瞭解)的馬韓青壯,卻聞風而動。身材亦短小的馬韓青壯,竟一夜之間,擠滿千樓竦峙,氣象一新的釜山港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