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暉大喜下拜:“臣,固所願也。”

南下不急。

安素美眸生煙,我見猶憐:“得夫如此,焉能不搶先。”

甬東港長,番禺名流董正。

-------------

更何況薊王,威名赫赫,海內皆知。王者之風,心曠神怡。又得薊王親身受命,三食君俸。人生境遇,天壤之彆。

董正,字伯和。少有風儀,耽經籍,性高潔,累辟皆不就。村夫有小過,必相戒勿為伯和知。人有不平者多從樸重之。南陽車遂聞其名,不遠千裡來投。二人誌同道合,情如手足。數年前車遂病重,董正傾家恤病。幸得海市薊國良醫診治,這才轉危為安。

生為漢臣,隻食漢祿者,普天之下,何其多也。若無薊王橫空出世,多少名臣,甘心隱姓埋名,終老山泉,乃至籍籍知名。

天佑中華。

甬東港城,漁港、船廠、鹽牢、工坊、邸舍、商肆、酒壚、湯池、客舍、市樓、城倉、番盛蠻夷邸、市舶寺,如雨後春筍,接連建起。

不等薊王扣問,水衡都尉府一眾屬吏,齊聲下拜:“求遷家小。”

今又隨薊王南征林邑。薊國謀主,皆成不世名臣也。

“求將家小,遷入都城安居。”周暉再拜。

“如此,也好。”與戲誌才四目相對,劉備欣然應允。得臣如此,君亦何求。想當初,戲誌才亭前攔路,毛遂自薦。薊王以隨身玉佩贖回。遂出典故“三日之義”。後與一億主簿李文優,運營西域。立大漢萬裡藩屏。現在絲路流金,隴右得安。二人功不成冇。

換鹽、修網、上油、清艙。夜入船廠補給補綴,明日滿血取回。

後代舟山漁場,已被一一尋到。牽風海捕船,打之不儘。魚獲大豐。更引漁戶遷入定居。渤海青鹽,成船販來。用以倉儲保鮮。曬鹽、漁獵、稻作,循環來去,缺一不成。

安素並馮嫽,洗漱換衣,入宮侍寢。

薊王起於微末,善惡分清,愛恨清楚。又是漢室宗親,身負天命。大漢煌煌四百年,又得其主也。

拯救之恩,無覺得報。二人遂退隱薊國。董正為甬東長,車遂為甬東丞。另有烏程豪帥嚴虎、嚴輿兄弟,為甬東城尉。並同親豪傑鄒他、錢銅,拱衛中山洲水路。稍後與高涼賊帥衡毅、錢博,結伴北上。入駐泉州、南港,水軍大營。跟隨薊國名將,橫海黃蓋、錦帆甘寧,練習成軍。磨儘匪氣,知恥後勇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