且與陛下一席話,劉備已知身兼重擔。此時返國,整兵秣馬。以待他日為陛下所用。正當時宜亦合適常理。
而陛下新鑄的四出文五銖,意在清算幣治,打消不法暢通的各種私改減重五銖。趁便也能大賺一筆橫財。
話說,劉備挑選此時離京。猜想有很多人,包含皇後亦鬆了口氣。誌對勁滿者,當屬大將軍何進。
自光武定都洛陽起,五銖錢的鍛造便從未停頓。可大略的分為早、中、晚三個鍛造期間。
輔漢大將軍府三位府臣,求請留守洛陽。以安陛下之心。亦措置洛陽金水小市等事件。
公然。劉備上表陳情,求返封國。陛下欣然應允。
“一角錢”,遂傳播於後代。
但終歸是大同小異,易被犯警分子臨摹仿照,更易被打磨消弭。
不久以後。工藝高深,幣型精彩,極難仿造,又不易被“銼磨錢背盜銅”的“四出五銖”一出,立即流行薊國。
劉備大喜。如此便不必留下麴氏兄弟保護府丞賈詡等人。閻行攜麾下繡衣吏足矣。
而那位與劉備神交已久的大賢能師,究竟是何許人也。朝廷表裡,竟無人曉得。
初期五銖錢,銅質精純,工藝邃密,麵文嚴整、寬放。中期五銖,錢體略小於初期,銅質較差,鍛造工藝亦不如初期工緻,錢麵筆墨相對疲憊,凸顯國力弱退。晚期五銖,銅質龐大,工藝精緻,重量減輕,質量大降。已與私錢無異。
五銖上的這些暗號的形狀和位置,亦各有特性,並不近似。
陛下又為何等閒放回。文武百官,皆百思不得其解。
四出文五銖錢銅母範,與今漢通用的五銖銅母範,非常類似。
是以推出的新幣稍有增重,大多能達四銖。
關東局勢,更加凝重。承平道發難期近。從各種跡象來看,不出十月,便會揭竿而起。三十六方渠帥,亦各自到位,正待大賢能師一聲令下。這便以野火燎原之勢,囊括大江南北。
劉備登門拜訪,與大將軍何進冰釋前嫌。加上劉備即將遠去,洛陽朝堂隻剩他一家獨大。何進亦珍惜羽毛,開端皋牢民氣。
南港船廠,劉備的旗艦正在抓緊督造當中。不日便可下水。薊國海內水網縱橫。數條大河東流入海。城池皆濱水而建,以港口相互來往,水軍自當首要。
以上各種,劉備大可無需擔憂帝都。守好千裡國土,纔是眼下重中之重。
銅範後背置十五字銘文:“光和五年八月丙午命掖庭令畢嵐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