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唉……”張讓一聲長歎,滿眼苦楚。牆倒世人推,破鼓萬人捶。
“報酬財死,鳥為食亡。”張讓森然一笑:“皆是刀鋸餘人。此生撤除財賄,還能另做何想。不吝工本,定要套出真相。”
薊王所引,典出《淮南子·原道訓》。意義是說,疇前,夏鯀,造三仞(八尺一刃)高的城池自守,乃至諸侯背叛,外族虎視眈眈。後夏禹為首級,知天下離心,便毀城填河,分財焚甲,以德服眾,四海歸心。禹在塗山會盟時,前來進獻財寶珍寶的諸侯,多達萬餘國。
“回稟東主,北海當再無六氏。”狄氏大人起家奏對:“然,南高車十二部,亦當折損過半。”
“北有薊(際),莫縱韁”。更何況,高車各部與薊國多有聯婚。不等倉促進軍,族中健勇,便悉數投奔薊國而去!
換不來便……搶?
“喏!”世人紛繁領命。
此便是文明的力量。
一旦成癮,斷難戒除。唯有乞食止癮。
張讓掃眼一看,見十常侍中又少一人。倉猝問道:“夏惲安在?”
北海六氏懵懵懂懂,前後下拜:“服從。”這就退兵啦?
“且問北高車六氏大人,若南高車傾巢來攻,勝算多少?”劉備又問。
薊王此舉,被稱為“斷乳”。
十常侍唉聲感喟,拱手彆過,各自散去不提。
趙忠勸道:“多事之秋,臨時忍耐。陛下初登大位,尚未閃現本心。待……當時,我等當可轉圜。”
冇鹿回部大人,亦離席下拜:“敢不從命。”
“我等服從!”
張讓、趙忠等十常侍,相約見麵。
見世人紛繁點頭。劉備再接再厲:“南高車十二部,廣佈漠南。北高車六氏並冇鹿回部,平分漠北。三家如鼎而立。牽一髮而動滿身。鄙諺曰‘二虎相爭,必有一傷’。且問冇鹿回大人:若南北高車兩敗俱傷,該當如何?”
缺一不成。南高車十二部最強,冇鹿回部與北高車六氏較弱。卻並非無一戰之力。若要攻滅任一方,皆需南高車,舉國之力。且還不能速戰持久。如此,第三便利有機可乘。
聞此言,高車六氏十二姓大人,紛繁側目。
“日前,陛下曾以中署車駕,載一人入宮。”掖庭令畢嵐答曰。
“何人入宮?”張讓倉猝詰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