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許,正如奉先所料。”董卓一掃先前陰霾之氣。隻需大戰期近,少帝斷不會對武臣倒黴。正所謂“兔死狗烹,鳥儘弓藏”。天下反賊各處,正值用人之際,少帝焉能自廢虎倀。
“領命出征前,不過數千兵馬。”董卓答曰:“現在募得多少,尚不得而知。”
便是劉備。初來乍到。正月旦會時,入宗親諸劉行列。過後亦遭人誹謗。足見家門出身,根深蒂固。乃至朝廷亦不例外。凡入羽林,必是六郡良家子。足見一斑。
驗過都護府傳證,關都尉這便勒令放行。李儒並戲誌才,一去數載,本日始歸。
窗外山川,漸與關外差異。
“茶亦醉人何必酒,書自香來何必花。酒不醉大家自醉,花不誘大家自迷。吟成白雪心如素,聞儘梅花香自真。昔日浣紗本日恨,美女如許願相親。繁華過處終是夢,薄酒一杯敬夫君。”戲誌才誦薊王幼年詩篇,亦多迫不及待:“便要與主公劈麵,表一表‘如素至心’。”
“恰是我輩,建功立業之機也。”呂布傲然一笑。
西域都護府車隊,日夜兼程,終抵雁門關外。
所謂“韓信將兵,多多益善”。陛下自除二戚兵權,將京畿數萬兵馬,攬至麾下。何如乾東群雄虎視眈眈,薊王虎踞河北。陛下為求自保,自當廣募雄兵,守備關隘。
論唇槍激辯。董卓等人豈是敵手。常常被駁的,麵紅耳赤,體無完膚。諸多侍禦史,引經據典。含沙射影,指桑罵魁。出口成章,字字見血。董卓等人啞口無言,百口莫辯。
衛將軍張濟言道:“文官見不得我等‘竊居高位’,故群起來攻。言辭雖利,卻難傷我平分毫。何必在乎。”
“奉先何不明言。”董卓忙問。
“先前,陛下遣太傅楊彪,太仆王允,持節安撫山東。太傅先歸。太仆順下江左,遠赴揚州。猜想,必有所獲。”張濟言道。
“奉先言之有理。”衛將軍張濟,亦覺有理。
“三位將軍,久曆疆場,乃軍中老將。陛下調回三路雄師,一定冇有討伐關東之意。”
調回三位老將,不啻一著妙棋。如此不費一錢一糧,得數萬精兵。若京畿以內,有十萬兵馬,何愁大事不定。
“‘百聞不如一見’。”李儒神馳之情,溢於言表:“當與主公,痛飲三杯。”
“許,荊州牧劉表,益州刺史劉焉,青州刺史劉岱,揚州刺史劉繇,徐州刺史陶謙。皆已為陛下所用。故才召回三位老將,趁薊王南下撻伐林邑,四周合圍,討伐關東。”呂布又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