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王赫赫凶名,人儘皆知。薊國使節,有禮有節,無可指責。兩邦交兵,尚不斬來使。又有何人,敢難堪薊王使節。更何況,另有百騎踏營的甘興霸,從旁護佑。妥妥一尊斑斕殺神。
寧當雞頭,不做鳳尾。寧為玉碎,不為瓦全。若舉國入薊,今後仰人鼻息。三韓王又如何甘心。
入薊王寢宮。七妃輕車熟路,鋪床陳褥,添油增香。不急入帳,夫君未至前,七妃素手調琴,紅袖添香,載歌載舞,自娛自樂。待薊王排闥而入,七妃傲視生姿,端倪傳情。亦不忙上榻。霓裳羽衣,鸞鳳和鳴。先請夫君聆聽一曲。
部落內部,先達成共鳴。方能分歧對外。
亦有人嗤之以鼻。薊國沃野千裡,人才濟濟。何必惦記外洋一塊“不毛飛地”。
遼東半島之遝津,與山東半島之蓬萊港,為渤海灣一上一下,兩大良港。亦是本地航路,兩個首要港口。漢末常聞“避禍遼東”,便是船出蓬萊港,橫渡渤海後,自遝津前去遼東。
一夜雪落,河川皆白。薊國采暖季,自主冬前,便已連續開啟。柴炭亦早不消。改成西沃邑出產的石炭。薊王宮,用更潔淨的熱泉來取暖。
換言之。薊王在“天然形勝”的南津設港,自可三麵而擊。東進朝鮮,南下青州,隨心所欲。以薊王水軍之強,渤海灣,儘在把握。
因而。三韓王,顧擺佈而言其他。不敢正麵迴應,隻說事關嚴峻,需細細考量。請上使先回。待有定論,自當遣使上呈國書,於薊王劈麵。
眼看渤海冰封,使者這便乘船返回不提。
趕在冰凍三尺前,薊國千裡稻田,注水漚田。
漚製質料及體例,古往今來,大抵不異。皆以秸稈、雜草、落葉、稻草等為原質料,混入必然量的肥水、廄肥、河塘泥等,在田中淹水漚製而成。有機質在嫌氣前提下腐解,腐殖化係數高,營養喪失少。肥效耐久,遲速兼備。
此乃調虎離山之計也!
來年春回大地,冰雪溶解。解凍後,漚肥自成。便是新一季稻作伊始。
相逢金風玉露,共赴巫山夜雨。
“薊王宮內無永巷”。王妃皆樓居。侍寢時,自也無需用被褥,裹送薊王寢宮。而由領擺佈宮長、禦長宮職的安氏四姐妹,賣力甄選。晝漏五刻時,便已通稟薊王。侍寢嬪妃,沐浴換衣。胴體各處,皆由宮中侍醫,賣力潔淨打理。修剪毛髮,矬平指甲,鹽水灌注,噴灑花露。不一而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