潁川荀氏,退隱薊國,幾成常例。

再往深處想。阿鬥之母,得其真名否?

王傅黃忠告道:“驟失貴子,董太皇即便身懷先帝《起居遺詔》,亦無從廢長立幼。誠如右丞所言,或天意如此。”

後代遂有“夏後苕華刻,周王重璧台”之句。

長信、永樂宮人,收支有度,一如先前。此亦左證,並無宮變傳聞。何後神來一筆。截下王美人貴子。除少帝心頭大患。少帝投桃報李,開釋何車騎並滿門家小及幕府屬吏。又擢升董卓為光祿勳,覺得安撫。

薊國,臨鄉城。王宮,靈輝殿。

一場宮變風波,消弭於無形。於少帝及全部洛陽朝堂而言,皆是嚴峻利好。背後贏家,非何後莫屬。

為避二次黨錮,隱遁漢濱達十餘年,專以著作為事,前後著《禮》、《易傳》、《詩傳》等,號為“碩儒”。

言歸正傳。

七位蜜斯姐,乃劉備紅顏知己。母親遂以七顏定名。豈料被曹節暗中替代的安素,其名亦循此例。“素,白致繒也。”

幕丞荀攸,曾舉家門,荀悅,荀衍,荀諶,荀表,荀棐,荀祈,叔侄六人,一同退隱。震驚天下。

注曰:“《汲塚周書(竹書編年)》(記錄),(夏)桀伐岷山,得女二人,曰琬曰琰。桀愛二女,斲(zhuó)其名於苕華(美玉)之上,苕是琬,華是琰也。”

荀攸言道:“此乃天意。”

便是奉國守孝的博士祭酒陳紀,亦素服列席。

撤除保舉有功,薊王亦念文範先生舊情。厚賜其子,覺得哀榮:“其生也榮,其死也哀。”

人的名,樹的影;人過留名,雁過留聲。

劉備悄悄點頭:“南征勢在必行。一為安撫南蠻百夷,二為揚我天威。明犯強漢者,雖遠必誅。三來,孤亦想巡查外洋荒洲,為大漢辟土開疆。”

陳紀起家奏報:“稟主公,臣,竊覺得,慈明先生可繼之。”

先前,巫山神女降為試兒之禮。董驃騎並何車騎,同登玉堂殿。見武夫雄渾,遂聞其名。得知“胡車兒”,嗟歎“毀於兒名”。亦可作證,時下名字的首要性。

二女皆取夏後(夏朝王後)之名。蔡少師之意,不言而喻。

薊王羨仙。

群臣歎服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