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如烏蓮所說,胡人賴以儲存的資本有三:“水草”、“芻稾”、“鹽地”。
見黃忠沉默不語。劉備這便問道:寄父又做何想?
下課後,劉備返回府中。召烏蓮扣問鮮卑諸事。
劉備倉猝問道:為何?
恩師亦笑:此去續寫《漢記》,正合吾意。為師可先去,待邑中諸事安排安妥,你便來洛陽。
代郡之高柳縣北三百裡,便是鮮卑王庭彈汗山地點!
劉備點頭:好。
想到這裡,劉備倉猝取出地形圖卷,細細觀賞。
我朝在與西羌、鮮卑、烏桓,曠日耐久的戰役中,磨礪出一批忠臣名將。比如“涼州三明”:皇甫規,張奐,段熲。不但此三人很有才氣,麾下一批佐官裨將,皆為將才。夏育便是此中之一。夏育暮年為段熲護羌司馬,屢立軍功,熹平三年,夏育時為涼州北地郡太守。鮮卑寇北地,夏育追擊破之。加封護烏桓校尉。
蝗災常常和水災相伴而生。一方麵,在乾旱年份,因為地下水位降落,泥土板結堅固,含水量降落,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。於此同時,乾旱年份,江河湖泊水麵縮小,低凹地暴露,也為蝗蟲供應了更多合適產卵的場合。另一方麵,乾旱環境發展的植物含水量較低,蝗蟲以此為食,發展較快,生殖力極高。
因行搗巢之策,又因檀石槐將鮮卑分紅東、中、西三部。故而要兵分三路。所出皆是大漢精騎。日夜奔馳,凡是有一起破敵,便可直搗敵巢。若能斬殺胡酋檀石槐,鮮卑必亂。分裂後的鮮卑,再有力對抗北匈奴、三郡烏桓這些歸附漢庭的胡人。
烏蓮還說,胡民儲存所依,亦有三:“水草”、“芻稾”、“鹽地”。檀石槐成為鮮卑大人後,立王庭於彈汗山,歠(chuò)仇水上,去高柳北三百餘裡。兵馬甚盛,東西部大人皆歸焉。以後南抄緣邊,北拒丁零,東卻夫餘,西擊烏孫,儘據匈奴故地,東西萬四千餘裡,南北七千餘裡,收羅山川水澤鹽池。陣容日盛。
劉備問過烏蓮,此時本該綠草成茵的草原,卻寸草不生。所出青苗皆被蝗蟲啃食一空。大漢七州蝗災,朝廷開倉賑災,農夫或可活命。但是草原牧民,若無牛羊,隻能餓死。鮮卑之以是例外在四月打擊,足見情勢火急。
邊郡亦有池鹽。比如五原郡有白、烏二鹽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