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弘農豪商名刺,王允麵無神采:“引入後殿一見。”
且王允本就有重名,又出身王謝世家。與董卓等西涼莽夫,顧及名聲,恐為千夫所指,故對黨人頗多善待。截然分歧。
群僚魚貫出殿。列隊乘車出園。
“王允不殺我,如何能服眾。”張儉笑道:“自黨錮禍起,為師望門投止,連累甚眾。無辜慘死,家破人亡。此時歸去,亦是心中所願。”
“先生,何故如此?”景顧驚問。
見與會佳賓,清議朝政。論及得失,口無遮攔。
董卓一朝斃命,三族毀滅,四散朋黨。洛陽氣象,為之一新。自王允主政,肅除先前各種弊政。特彆廢除三鑄小錢,重鑄四出五銖。令劣幣逐良幣之害,迎刃而解。民生向好,百姓獎飾。
“三興漢室,天下承平。”景顧咬破舌尖,強行開口。
人生對勁須儘歡。
“喏。”刀斧手一擁而入。
恭送來賓縱情而歸。景顧急入閣房,奉侍張儉。
張儉置若罔聞。與來賓高談闊論。妙語連珠,百無忌諱。
景顧心中恐憂,可想而知。謂“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”。王允既能殺董卓,另有何人,殺不得。
史夫人再拜起家。疏忽利刃環繞,安閒自去。
說名流相輕,亦難言儘。一言蔽之,若殺張儉,能以儆效尤。王允則必殺之。
“見過王太師。”此人恰是女扮男裝,史夫人。
待其止住哀號,這才以親信之事相托:“黨人十不存一。然天下尚未歸一。諸賊亦未投子認輸。殘局不成儘廢。為師去後,當由子瞻,續掌天下殘局。三興漢室,天下承平。”
放浪形骸,不覺酩酊酣醉。
外舅王允如此。弘農王亦如此。無人例外。
言罷,張儉離席,將景顧親手扶起。
“『漢室三興,天下承平』。”張儉擲地有聲。
“回書在此。”王允遂取使者張種,六百裡傳書視之。
太師府,魚梁殿。
“夫人慎言。”王允勃然痛斥:“大逆弑君,非人臣所為。”
薊王傳檄天下,身故族滅,朝夕之間。
聞此言,景顧不由涕泗橫流。心頭雖有千言*語,卻哽咽難言。冇法自已。
張儉欣喜道:“為師若得善終,黨人皆不得善待也。唯以死殉節,黨人複起有望矣。‘求仁而得仁,伯夷、叔齊又何怨?’”
“你自入我門,改字子瞻。顧後瞻前,明哲保身,乃*全之備也。”張儉言道:“天下局勢定矣。漢室病入膏肓,不成救也。又豈是王允、呂布之輩,螳臂當車,能夠迴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