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諸君免禮。”
“臣等,服從。”三人難掩衝動。
言罷,薊王目視左國令士異。
百官各自點頭。鄭玄大名,如雷貫耳。
夜泊南港,鄭泰恭送鄭玄入城中國賓館安息,門內十賢,奉養擺佈。千餘弟子,則就近安設在南港各處邸舍。南港號稱“不夜港”。四海大船,來往於此。船伕船伕,何其多也。彆說千人,便是萬人亦住得下。
“繁華不染銅臭”,乃出王上之口。
早在大震關時。終究打算,二位國相便已六百裡上報薊王。現在街道縱橫,腳手架林立。百工居肆。作為王興之地,樓桑能工巧匠,何其多也。重樓高閣,拔地而起。可謂日新月異。
左國令士異大聲唱喝。薊王身披冕服入殿。
斯須,身披麻服,白髮童顏的鄭玄與三友,自偏殿入內。
“主公謬讚。”鄭玄拜奏:“身受知遇大恩,老臣定當恪失職守。傳道授業,教書育人。為主公大業,拾柴添薪。”
待舫車停穩。鄭門學子,連續下車。放眼望去,此情此景,如詩如畫,如癡如醉。薊王禮賢下士,竟至於此乎。
薊王答覆:仍作十萬。
雖說“良田萬頃,日蝕一升;廣廈千間,夜眠八尺。”何如家中另有長幼。十年寒窗,出人頭地。亦是合法尋求。
隨不竭有樓桑爵民,遷往臨鄉王城。邑中販子漸多。能有千戶“學士之家”遷入樓桑,難怪樓桑令樂隱,喜不自禁。
“臣,服從。”鄭玄下拜。
稻收已近序幕。薊王家百餘畝美田,均產八石餘。饒是如此,分與百官,亦不敷一石。
“好一個‘拾柴添薪’!”饒是蔡少師,亦不由讚道:“王上得康成,如鵬乘風、龍行雲,當扶搖而上九萬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