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也好。”袁紹畢竟盟主:“便如文台所願。”
“孟德,又當如何?”袁術再問。
“竊覺得,黨魁所舉,乃自投死路也。”曹操言道。
“黨魁一死,洛陽必亂。王允、呂布,看似為董重所謀。然‘黃雀伺蟬’,董重亦難善終。”
不等袁紹來問,便有人起家答曰:“乃我帳下勇將……”
見二人神采有異,曹操心領神會。共入大帳,果不其然。
袁術嘿聲一笑:“洛陽彈丸之地,何必大動兵戈。”
見曹操閒坐無言,袁術附耳問道:“孟德何故無言?”
荀彧忠於漢室之心,時與曹孟德,普通無二。故聞荀彧肺腑之言,曹操不由淚染衣衿。
“必是因賊臣已死,樂極生悲。”袁術答曰。
“荊州既定,順下而擊。安定揚州,易如反掌。”孫堅言道:“且荊州牧劉表,大練水軍,仿造薊舡。扼壽春上遊水路,久必成患。”
曹操自回營地。
“揚州乃帝都地點,宜搶先取。”袁紹亦勸。
“明公,府中來使。”
“許,便是如此。”曹操並未辯論。
待盟主袁紹,慷慨激昂,鼓勵一番。眾將遂各自散去。
“人在那邊。”曹操遂問。
“實不知也。”孫堅點頭。
見機已到,袁紹笑問:“文台欲往那邊。”
不料孫堅卻道:“何不取荊州。”
“何故知之?”袁術忙問。
袁術答非所問:“文台可知,陶謙因何有恃無恐,放孟德客軍出境。”
主臣落座,曹操先問:“為今之計,該當如何?”
“丁建陽,乃我‘關東義士’也。”袁紹歎道:“雄關不破,如之何如。”丁原乃兗州泰山郡人,故袁紹有此歎。
送走荀彧,曹操情意難平。袖中錦囊,輕如無物,卻令曹操心癢難耐。急欲暗中拆開一觀。又恐天機莫測,不敢冒昧。一夜展轉反側,孤枕難眠。
“洛陽之變,恐難善終。”曹操實言相告。
“張儉身故之日,便是明公窺得天機之時。”言罷,荀彧五體投地,大禮參拜。
“已入帳中。”夏侯惇答曰。
便有校尉夏侯惇、夏侯淵二人,出帳相迎。
淮泗郡兵並各路人馬齊聚,連營百裡。共推袁氏兄弟為首。
便有一將,起家答曰:“稟盟主,某願領兵搦戰。”
此地本春秋鄭邑,戰國屬魏。秦置縣。“以棘名邦,故曰酸棗”。今屬陳留郡。地近河,多水患。文帝十二年(前168年),“河決酸棗,東潰金堤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