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安長禦入閣,恭請薊王用膳。薊王隨口一問:“徹夜幸誰?”

此時,便見禮法之地點。唯有符合禮法,行事方無可指責。王後逢休沐,行“上食禮”。與王同宿。每月逢初6、十2、十8、二十4、三十。皆為三後侍寢。

王後治宮。侍寢妃嬪名冊,皆出長姐圈定。薊王若不問,多數不知。薊王欽點,亦無不成。然越俎代庖,牝雞司晨,取亂之道也。此風斷不生長。

遼西走廊? 安昌郡首陽縣? 亦有觀雲湯館。若出臨渝關? 冬狩安昌郡,亦何嘗不成。

安長禦答曰:“龜茲白貴妃並西域諸妃。另有延娟、延娛二女仙。”

十裡樓桑,百裡臨鄉,千裡薊國。

君臣本應如此。“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”。“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”。何況人無完人。主公所言,亦非絕對。故光武帝曰:“卿言是也。”

王駕回宮,時候尚早。

固然。二位國相,亦或是門下祭酒,與薊王政見相左。亦可秉筆挺諫。隻需言之有物,薊王自當從諫如流。

演武決勝,曆經一月。為國人諦視。今季冬狩之期,一推再推。眼看歲末將至,國老上疏,請薊王擇日冬狩。

內閣女官,比方尚書檯。將表裡國政,輕重緩急,分門彆類,梳理成冊。經過貴妃之口,上報薊王。薊王硃批後,頒佈少府。再下傳二國相,並門劣等署。

薊王已命門下署,分赴二地,一探究竟。冬狩王儀鹵簿,也已先行預備。待確認無誤? 便可出行。

薊王從諫如流。遂傳王命。待演武決勝後? 攜百官燕山冬狩。聞薊北有溫湯。“濕水又東? 經昌平縣,溫水注之,療疾有驗”。燕山冬狩? 沐浴溫湯? 君臣同樂? 豈不妙哉。

漢末,名臣輩出,泰初爍今。縱觀中原五千年,罕見英傑,如這般,燦如繁星。

三後足月,侍寢五夜。

風雪交集,一夜無話。

至於牙門八將,秩二千石起,還是秩真二千石。已無關痛癢。終歸得償所願,二千及冠。

是故後代《資治通鑒》曰:“自三代既亡,風化之美,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。”

“歲三田”,指一年田獵三次。然“古之帝王,春蒐、夏苗,秋獮、冬狩,四時出郊,以示武於天下”。又為何“歲三田”?

“無事”? 指國無大事。“國之大事? 在祀與戎”。除此以外,歲三田,皆不成省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