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人相視而笑。鄭玄又為劉備舉薦孫嵩、趙岐、趙戩三人。
不知為何,劉備俄然憶起,大震關時。有氐酋取陪葬明器,左證梯田並非劉備發明。聽聞有漁陽太守,“聖童”張堪,早百五十年在北地稻作。方知,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。
劉備臨行前,陛下賜“加黃鉞”。以示薊王可代主撻伐。見黃鉞,如見陛下親征。
“同去。”
鄭泰順勢一觀,大喜言道:“乃主公座艦遊麟號!”
正如劉備所言,兩邊相見恨晚。傳令座艦遊麟號,設席拂塵。鄭玄等人,遂換乘遊麟號,與劉備同船返回。
劉備欣然點頭。便將鄭玄身後諸弟子,順次看來。
陛下先許劉備“假節”、“中西域而立幕府”,賜賚徵辟天下,及人事任免大權。今又賜征討大權。政權、兵權,皆握於手中,足見恩重。
劉備隻知孫乾,卻不知餘下諸人,皆青史留名。
窺一斑而知全豹。
陪坐東席的鄭泰定睛一看,恰是那日帶路墨客。
薊王百無忌諱,另有何所慮。
船入巨馬水。一起走來,聞千裡稻香。見大堤兩岸,水網縱橫,稻田連綿無邊。田中農夫乘屜舟來往,水陸皆有兵士巡查不竭。鄭玄方知薊國之充足。
“哦?”位列次席的孫嵩,不由歎道:“王上果非,凡人也。”
聽聞少時,劉備從河南移稻。鄭玄笑問,王上何必捨近求遠。
換言之。北地稻作第一人,並非他劉備。
“正與門徒,舯樓大堂內恭候。”鄭泰答曰。
所謂“揚長避短”,又謂“趨利避害”。對見慣世態炎涼,深諳明哲保身的海內大儒而言。退隱劉備,當有“百利而無一害”。
見鄭泰引一八尺長人入內。鄭玄遂領眾門徒施禮:“老朽拜見王上。”
類比漢室宅邸。大堂,多設在船麵一層。
年紀雖整齊,然長幼有序。
與普通樓船分歧。凡薊國大船,船麵上皆建有艏樓、舯樓及艉樓。又分前後船麵。枯燥而通風傑出的舯樓,底艙為水密隔艙及貨艙,中艙為舟楫士艙、廚房、針房(司南)等。船麵上重樓,為軍士及將官艙室。
“拜見主公。”鄭泰先出相迎:“臣,幸不辱命。”
四人皆大儒。又各自顛沛半生,飽受流浪之苦。自當遍嘗冷暖,閱人無數。與劉備雖是初見,然薊王交誼劈麵,直令人如沐東風。熱誠之心,坦露無疑。乃世之英傑也。
“孫公何出此言?”劉備一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