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等,願聽號令。”眾將心領神會。
“某如何能不知。”呂布歎道:“洛陽八關鎖固,山川阻斷。先前,董卓為防逆亂,故令關東軍士駐西關,關西軍士駐東關。如此一來,若出逃返鄉,必相互攔住。今謊言四起,涼州兵皆不敢離營半步。恐腹背受敵。關東群雄並關西守軍,前後夾攻。悉誅涼州人。”
羽林中郎將李傕,亦受老友相約。攜一隊親衛,打馬出城,直奔城西上林苑。
“唉。”呂布神采可想而知:“王太師,公私清楚,獎懲有信。不欲治西涼將校之罪。卻欲以關東將校取而代之。”
羽林中郎將李傕又道:“某亦有二千羽林。”
董侯畢竟*幼。王允與呂布,定見相左。說南轅北轍,背道而馳。亦不為過。
“未可知也。”李傕點頭。
北軍大營。
董重笑道:“諸位忠心不二。某,豈能不知。然,董卓倒行逆施,天怒人怨。累及爾等,亦是民情激憤。”
世人落座。
環顧帳內諸將,董重開門見山:“董卓授首,誅儘三族,今,『百姓訛言,當悉誅涼州人』。洛陽八關,遂轉相恐動。其在關下者,皆擁兵自守。不敢輕離,恐為朝廷所害。”
朝議無果而終,不歡而散。
言罷,董重一眼掃過,果見大家自危。李傕、郭汜、樊稠三將,皆出身西涼。
與此同時。
“不瞞車騎,洛陽風傳,某亦有耳聞。便是京師西涼客商,亦相恐動,擾擾不安。可想而知,軍心浮動。若為人所乘,恐生大亂。”張濟心有所慮。
上林苑中,中軍大帳。
王允出身太原王氏,乃祁縣王謝望族。史稱王氏“世仕州郡為冠蓋”。士族烙印,顯而易見。心中輕視西州武夫,亦所不免。
李傕翁聲言道:“我等非出董卓麾下,朝廷焉能一併視之。”
“如此,關西將校,又當如何?”郭汜忙問。
“呂車騎言,罪其首惡,赦其從眾。”李傕答曰。
“洛陽八關,精兵十*。十倍於我,恐不能敵。”李傕心有顧慮。
“謝大將軍。”李傕就坐胡床。
“另有五千西涼鐵騎,刀盾、弓弩三千。”樊稠答曰。
“請。”
“(舊時)虎賁、羽林、(北軍)五營兵,及衛士併合,雖且*人。”皆受衛將軍張濟統禦。此中,五官中郎將張繡,領北軍五校。
不料未及脫手,董卓已亡。其弟董旻、半子牛輔,並三族長幼,悉數被殺。奉車都尉**,終消心頭大患。不料,尚未得數日安穩,又變生肘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