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且說來。”薊王笑言。
蔡邕進言,對於鴻京都生,優養而不予權。薊王覺得,非常公道。
不然,何必改名劉備。喚做劉平,難道更好。
嫡宗子劉封言道:“《莊子・列禦寇》曰:‘巧者勞而知者憂,無能者無所求。飽食而遨遊,泛若不繫之舟,虛而遨遊者也。’敢問阿父,若學而無用,當作何解。”
八王子各有所思。少頃,劉封言道:“為人王者,當使巧者勞,使知者憂。使無能者飽食而無所求。”
“王者見王。”薊王笑道:“王者,受食於天,取食於民。故,無所求於人。而使‘能者多勞’也。”
此舉,無益有弊。
可見皇權,亦深受掣肘。
不信且看,鴻京都學。
一方麵,促進了文學,書法的生長,乃至兩漢到魏晉的文風竄改。另一方麵,以“技藝入仕”,並無治政之才,更無憂國憂民之德。比方益州刺史郤儉。橫征暴斂,貪殘放濫,為禍一方,苛虐之烈,可想而知。
乃至於,對上位者的卑躬屈膝,奴顏傲骨。皆是奴性未除。
“我兒又何所思。”薊王不答反問。
先前,薊王諄諄教誨,學而無用。八王子各故意得。本日前來,亦為求問所學。
薊王宮,北宮瑞麟閣。
竊覺得,便是清朝。
薊王回宮,時候尚早,遂入閣理政。
薊王眼露笑意:“我兒可知,何為‘無能者’?”
“無求於人,能者多勞。”劉封眼中似有神光:“便是‘王者見王’。”
一日無閒。
或有人言,先前十裡少年,現在一國之君,若仍力有未逮,待即位為帝,繼位大統,當一言九鼎,無可反對也。
“無它。”薊王答曰:“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,王者見王也。”
鴻京都學因先帝而興,又因先帝而廢。
非也。今漢外戚、寺人、黨人,爭鬥不休。主幼臣強,太後稱製,乃是常態。如大將軍梁冀,乃至一言分歧,便毒殺幼帝。饒是賊臣董卓,亦私行廢立,毒殺少帝。天子連本身性命,尚難保全。何言力排眾議,一言九鼎。
“阿父覺得然否?”劉封求問。
究竟,果然如此乎?
天降大任。斷不成重蹈覆轍。
“喏。”劉封等八王子,遂將各自心得,娓娓道來。
稍後,攜眾妃暢遊曲水溫湯。再入合歡殿,七重華蓋鴛鴦榻,幸七妃二女仙。
“本來如此。”馬貴妃亦有所悟。
薊王欣然笑道:“我兒之意,無能便是無用。無用或可大用。‘有人之形,無人之情。有人之形,故群於人;無人之情,故是非不得於身(注①)’,以是稱‘虛’。‘(吾)所謂無情者,(言人之)不以好惡內傷其身,常因自但是不益生(注②)’,以是稱‘敖遊’。‘虛而遨遊者’,便是‘才全而德不形(注③)’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