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諸王,因夾在幽冀諸王,並徐豫諸王間。故扭捏不定,多行騎牆。究竟心向何方,尚無定命。亦知抱團取暖。招募私兵,拚集聯軍。自保不足。
黃巾亂後,薊王大漢一藩。宗王亦隨之鼓起。特彆黃金台上群仙會。“代漢者,宗王也”,解語廣為傳播。更助漢室宗王,圖謀天下之氣勢。
“弘農王。”
見薊王無語。宋朱紫忽言道:“稱皇可乎?”
“隻說三千之眾。”馬朱紫言道:“當不下數*之眾。”
青州本為富庶大州。然受兩漢之交大海侵所害。渤海灣並萊州灣,沿岸諸縣,今漢初悉數燒燬。後海水漸退,更加二百*療攝生息。青州又見富強。
“若破釜沉舟,可足十*雄師。”馬朱紫所答,亦不出薊王所料。
薊王問道:“莫非,此乃合肥侯所欲。”
宋朱紫似有所指:“然,時至本日,禮樂崩壞,朝政日非。更加兩漢之交,更始帝所立玄漢,與光武所立今漢,可比本日之時勢乎?”
“齊國,今又如何?”心念至此,薊王遂問。
因二日並天。天下十三州,洛陽並壽春二帝,皆有指派。
“追尊,皆身後追之。焉能傳位活人。”薊王點頭。
是故。此一時,彼一時。陳王自主之聲,時有風傳。隻因合肥侯遷都壽春,近在天涯,虎踞於腹。故陳王寵,不敢儘情妄為。名義上,仍尊合肥侯為帝。
宋朱紫又進良言:“洛陽不允,許另有彆人允之。”
“青州諸王,可組聯軍多少?”此纔是重點。
畢竟。若論兄終弟及。桓帝崩後,二弟平原王劉碩,三弟渤海王劉悝,皆可擔當大位。劉悝曾出奪詔之風傳。後滿門被害。受此所激,平原王劉碩因此昂揚。
撤除毗鄰冀州諸王,平原王心向薊國,亦是主因。薊王心向洛陽,劉岱治平原,足可自保。
“唉......”薊王一聲感喟。本覺得,董卓授首,答覆在望。何如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。前後二廢帝,竟暗裡勾搭。仿兩漢之交,二漢並立。欲亂天下。
“願聞其詳。”弘農王眼中,一閃精光。
如北海相,時史侯併合肥侯,便分授二人。史侯授予孔融。合肥侯授予袁紹。袁紹四世三公,弟子故吏,遍及天下。又先行先達。遣麾下私兵,剿除東萊賊。名聲大振,受北海王禮遇,主持國政。待孔融到達,袁紹命麾下,四門緊閉,不放入城。孔融無法,唯有轉投時青州刺史劉岱。臨時安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