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恰是。”張繡言儘於此。比起董重等人,張繡心中所向,唯我薊王。何如叔父身居高位,不肯輕棄。張繡自不能棄之不顧。唯臨時忍耐,以待來日。故不肯與席上,碌碌之輩厚交。
“太仆所言極是。”董侯佩服:“卻不知,此塢,當作何用?”
張濟答曰:“若隻為上公,大將軍複起之日,不遠矣。”
恭送呂布遠去。監奴起家回望門闕。心中暗道,何其逼仄矣。
監奴心領神會。既有夫人出麵,將軍自毋需多言。
諸事議畢,群臣下朝。
王允誅賊有功,申明大噪。百官得以複起,亦賴其保舉。於公於私,屈居九卿,不應時宜。更加王允乃薊王外舅。先前申明不顯,薊王又家大業大,外舅何其多也。故,眾皆不覺得意。現在王允誅賊首功,錄尚書事,總領朝政。再得薊王背後互助,必錦上添花,一日千裡。
“且看陛下,如何封賞。”張濟答曰。
換言之,丞相大位,可休矣。然王允匡扶社稷之奇功,不成不重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