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人貴北。隻因薊王居王都北宮。肱股重臣,皆居中郭之北。自北向南,順次出列,彆無差池。外郭乃爵民所居。郭外,便是南港。
構造橇車,暖和如春。鮮卑良馬,本事極寒。冰雪出行,人馬皆披冬裝。五裡一郵,十裡一亭,三十裡一驛。熱湯沐浴,溫酒暖身。路上車馬,絡繹不斷。特彆趁國境以外,雪通衢封。國人走親探友,蔚然成風。
“夫君且看。”公孫王後,掀簾驚呼。
駟馬安車,日行三百裡。日**山,入靖陵縣。
上行而下效。一眾翅膀,畢恭畢敬。更不敢怠慢涓滴。天光微亮,*歲塢內,人馬嘶鳴。魚梁台上,鼓聲震天。洛陽四郭,遠近得聞。便是二宮當中,董侯亦夢中驚醒。
話說,中元二*(57*),光武駕崩。子劉莊繼位,是為明帝。明帝感念複興之功業,矗立“世祖廟”,以祠光武。故自明帝始,洛陽並有二廟。供奉前漢天子之高(祖)廟,及供奉今漢光武之世祖廟。
八日,祠世祖廟。
至此,曆代帝王駕崩,皆立神主於世祖廟,而不進高廟。此廟製,稱為“同堂異室”。同屬一家,稱“同堂”,分屬二支,為“異室”。固然前漢帝係,祭奠如舊。然今漢帝係亦自成一派。俗謂親疏有彆,亦由此論處。遐想當*,薊王為臨鄉侯。初度上洛,正月旦會入宗親諸劉行列,為宗室詬病。亦是是以。
此時現在。薊王車駕亦出王宮。幕府並封國,百官車駕,沿裡道列隊恭候。王駕到達,順次彙入。先北後南,繞行中郭。而後徑直赴西,浩浩大蕩,駛往靖陵。
此舉。不但長奉承之風,亦助爭寵之心。特彆高低擺佈,相互監督。凡有乾嚎不出聲,或是陰陽怪氣者,皆主動告發。歪風邪氣,薰蕕莫辨。
薊王本欲乘船上陵。何如三足踆烏船宮,已入船廠補葺整備,持續進級優化。工期尚未過半,不宜擅動。因而遂改成車行。
賦稅大增,足錢可用。稍後,逢山開道,遇水架橋。八徑由此通達。幷州部民,無需穿代郡、上穀,遠赴樓桑。隻需經八徑,橫穿太行,便可於靖陵互市。靖陵因此富強。更有將作寺良匠,掘深井熱泉,令徐水四時不凍。將靖陵併入千裡黃金水道。繁華更勝。
順安一詞,見於《禮記·禮運》:“故聖王以是順,山者不使居川,不使渚者居中原,而弗敝也(注①)。”疏曰:“既順安之,故不使渚者徙中原。”使和樂而安寧也。劉向《說苑·貴德》亦有:“尊其人,必敬其位,順安*物,古聖之道幾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