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正,想來想去,這個最簡樸的體例,卻最不成行。
也就是說,開墾的荒地,不但算本身的,還能免三年租稅。
除此以外,還要看這些所謂的荒地,是不是“公田”。公田亦稱“官田”,指封建國有地盤。漢朝的公田包含多種:有“苑囿園池”、有“江海陂湖”、有未辟的“草田”、有無主“荒地”,另有朝廷充公的地盤,等等。
看著那條從岸邊垂垂冇於水中的,細弱的圍堰,劉備如有所思。
清溪流過樓桑村後,注入一片名叫白湖的水澤。
這片亂石嶙峋的坡地,也無人耕作。
按理說,堰塞體不會永久存在。久必自潰。一旦潰堤,湖水便會傾瀉而下構成洪災,危及下流。
因火山,地動,乃至一場暴雨等啟事,引發山崩,滑坡,泥石流,堵塞河床後,流水堆積且向四周漫溢,儲水到必然程度,便成了堰塞湖。
“清溪有甚麼題目?”彆說母親,就連抽暇湊過來的公孫氏也獵奇的問道。
總的來講,漢朝是鼓勵農夫開荒造田的。
當然也有不謹慎把有主之地二次開荒,引來殺身之禍的先例。
要說四百年後的大漢,開荒已經開到了何種程度。看看滿山遍野的區田,便可曉得。
小瘦子一語中的:“堰塞湖。”
公孫氏越看越欣喜。正如劉備所言,如果清溪上遊,河灣處的淺水退去,便能向河道中心延長出一片緩緩的坡地!一向深切密林的清溪,流經的這片坡地,或有……百畝!
“溪穀?”公孫氏已經想到了。
翻看後,頓時鬆了口氣。
“劉氏族人搬家於此,已曆數代。能斥地的荒地,皆已斥地。如你所說,剩下的多是無可辟之田。”母親並不料外。
草草睡下,一大早,劉備就去了族長家。按圖索驥,在牛皮輿圖上標著‘清溪口’的前後,劃了個圈。
並且如何把火藥埋進水底,還能普通引爆,也是個大題目。
如何把堰塞破開?
先把該做的事,做好。
辟在丘陵緩坡上的地步,被稱為“區田”。《汜勝之書》上說:“區田以糞氣為美,非必須良田也。諸山、陵,近邑高危傾阪及丘城上,皆可為區田。”山坡、丘陵、土堆、斜坡,但凡是能斥地的,都被辟成了區田。
工匠是三叔找的。多散居在四周村莊,有些在縣城餬口,隨時能喚來。
水位降了,溪穀天然就能閃現!
但是彆說火藥的配方,就是想找齊這些被以為是鬼神之術的質料,也多為不易。不然宗人們見到硫酸把老鼠融成白骨,也不會嚇成那熊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