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竟。王允等人,乃呂書記發。知必有一死,求呂布全其家小,亦是人之常情。俗謂斬草除根,以絕後患。以己度人。呂布焉能留王允家小,自取其禍。
至於萬年公主,可曾劈麵哭訴。便不得而知。董侯畢竟董太皇親手養大。又曾為逐鬼孺子。知董卓夜宿龍床,奸騙宮女,猶不滿足。還欲輕瀆大漢公主。猜想,董侯必暗生戒心。
“稟寄父,彆無非常。”呂布忽又想起一事:“王太仆遣人相約一見。”
北宮乃衛將軍所轄。且宮中所居,皆為妃嬪帝女。循例,如有宮妃誕下皇子或公主,即便天子駕崩,新帝即位。亦無需外遷,為先帝守陵。可安居宮中,待皇子或公主長成,伴同就藩。身後,再葬入先帝陵。如桓帝繼位時,順帝虞朱紫仍久居北宮。虞貴報酬衝帝,並舞陽長公主之母。母憑子貴,此處亦得彰顯。
王允並未與大將軍董重同謀。換言之,董重、張濟等人行事,董卓尚不得而知。且董重收支宮闈,伴駕董侯擺佈。表裡諸事,特彆董卓各種倒行逆施,董侯焉能不知。
“為何人傳語。”呂布又問。
“左中郎將?”
“乃為王太仆。”小黃門又答。
“且隨奴婢來。”時至本日,二宮黃門,皆以左豐,馬首是瞻。黃門北寺獄,皆出左豐親信。隻需入獄中,斷不會泄漏風聲。
此乃賊臣所為,非人臣也。
故“為漢室除豭”之語,究竟是否出自董侯金口,南北二宮空穴來風,必有起因。
“當如何行事?”呂布忙問。
時過境遷,流言流言,皆未能應驗。
呂布聞聲止步:“你是何人。”
正因北宮乃妃嬪公主所居。故董卓亦常出冇於此。呂布伴駕擺佈,亦為人所知。故見呂布領兵入宮。宮人紛繁遁藏,不敢攔住,更不敢多問。
便有親信通稟。衛將軍張濟,亦不聞不問。
“甚好。”王允又問道:“可有後顧之憂。”
依漢製,皇女皆封公主(縣主),儀服同列侯。其尊崇者,加號長公主,儀服同蕃王。出嫁前,萬年當加長公主號。何如靈帝已崩,再無寵嬖。
一進一出,情勢急轉。特彆心中慚愧,一掃而空。
董卓笑道:“我兒本日入宮,可有非常。”
胸中憤激,一朝散儘。呂布淚流不止:“太仆何故棄身家性命於不顧。”
“我妻隨身物,如何入你手。”呂布焉能不疑。定製琉璃,皆有鑲金紋飾。斷不會錯認。
“左中郎將當見之。”吳伉暗將一物,遞給呂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