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國稻作,季季大熟。本覺得廣輸天下,待十三州規複元氣,薊人當可積存備食。不料年年歉收,年年輸糧。除十三州外,遠至西域、北海、象林,販糧車船,不斷於道。究其啟事,農牧不產糧,西域不產稻,秈稻風味差。諸如此類。
此處需借用一物:冰瓶。
通過觀察結冰厚度,來對應溫度。
不成。
劉備臨來時,心中便有疑慮。時下並無汞柱溫度計,精確測溫。匠人如何控溫?
巨馬水路,大利匠人城。
薊王欣喜道:“許冰水尚不敷用。可換彆水試之。”
“鹵水、油水、石脂水,皆是彆水也。”劉備隨口一說。
“可曾考證。”劉備遂問。
如何按比例。
儒宗顧擺佈答曰:“子慎且看,隻需船翼翻轉,堵截繩纜。一眾匠人,便可乘船順下,廣遊四海。”
皆試造之。
經將作寺良匠,幾次實驗。用於戰象披裝的琉璃甲片,日臻大成。
詳細工藝為:切割、鑽孔、開槽、磨邊、洗滌、烘乾、爐燒、淬火。
全部工藝,皆在一艘工舡內完成。巨馬水雖四時不凍。然兩岸早已白雪皚皚。冷風颳麵,徹骨極寒。將天然冷風引入“風艙”之“冷風囊”,混入“暖風囊”中暖風調度,再經“風排”鼓入“淬火爐”,經爐內“風柵”上擺列“風嘴”,淬火琉璃。
“彆水另有何水?”匠師求問。
餘下各州諸侯,當視國情而定。若緊鄰關東群雄,不敢忤怒。唯獻費壽春。距薊國近者,則獻費洛陽。終歸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。假路遠賊眾,輕言廢除者。必被群起而攻之。諸如益州刺史劉焉,懾於董卓淫威。且諸子俱在京師任職。今季亦有奉獻。
良匠各有所悟。
起首,冷風溫度,如何節製。
見薊王對淬火,興趣實足。
豪強缺糧,百姓絕食。最早斷糧的必定是泛博黎庶。
薊王有求必應。足額供應。何如朝廷國庫空虛,再加西園大火,亟待重修。中署亦無餘錢。不得已,獻帝唯以近郊皇家苑囿為質,向金市子錢家舉債。
固然,今二日並天。
可否惜售。
所謂淬火。指鍛造刀劍時,將燒紅刀劍浸入水或彆的液體中緩慢冷卻,使之硬化。
“本來如此……”服虔歎服。
冷風淬火,雖是初創,然道理皆通。正如冷泉浸泡,風吹亦需環抱。部分驟冷,易至破裂。謂匠心獨運。曉其理,煉其技。總歸有所成,有所不成。不成回爐重造,成則存以備用。如這天積月累,戰甲所需琉璃甲,自當美滿達成。